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遗产地资讯
葛水平:今宵烂饮过三更
2017-08-08 15:20:33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来武夷山,如果不是喜茶,那一定是喜水。九曲溪涨满河道倾泻而来,灌满了草泽,成为武夷山汪洋恣肆的风景。武夷山的茶在河两岸的山上,饮足清澈的河水,能把满眼的绿色呈现给我们,除了神秘的春天,就是武夷山岩茶了。我感觉武夷山不同于别的城市,有一些雅趣横生。凡是做茶的店里都备下一套茶具,泡茶用的是上好的兔毫盏,此盏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也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民间称“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等。以其中的“银兔毫”最为名贵,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特别是喝顶级的正山小种,对茶具的要求更高。这个时候行家一般会用老壶,因为老壶已经退火,不夺香,这样冲出来的茶感觉很“厚”,也就是茶喝过后舌面依旧有很长时间的“附着感”。久在繁忙里,呷上一盅茶,让清香在嘴里徐缓发酵,真的,现在的人都开始好这一口了。饮茶方式对北方的我来说,很难从粗放式羹饮过渡到细啜慢品式饮用。正山小种入侵或被侵,是夺走我口味的唯一理由,它守着本色,保持着等待的恣肆,来者,比如我,生生就喜欢上了。

我一直觉得一个城市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魂。魂,不是政治,也不是经济,是文化。文化才是城市的魂。做一件与文化有关的事情,几代人延续,那一定是一个守得住决心和信心的城市。武夷山是。我能够想像摇青时身段的婀娜多姿,丝毫不敢含糊了传统工艺,好茶出好手,好手写茶诗:

“杜宇伤春去,蝴蝶喜风清。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天际银蟾映水,谷口锦云横野,柳外乱蝉鸣。人在斜阳里,几点晚鸦声。采杨梅,摘卢橘,饤朱樱。奉陪诸友,今宵烂饮过三更。同入醉中天地,松竹森森翠幄,酣睡绿苔茵。起舞弄明月,天籁奏箫笙。”

好景入诗,总教人能消停下来。

如果没有风来,一切都会静止。只有水,无论风来还是不来,它都活着,而且一直年轻。流动的水养育了岩茶的骨韵,云雾山中,阳光普照,单纯如草地,丰饶如田野的茶山,是对“父亲母亲”的感恩。

我在武夷山学得了许多采茶的认知:每年的4月5日至8日是采摘“朝阳”,4月9日至13日采摘“凤凰单枞”,4月15日至18日采摘“八仙”,4月19日至22日采摘“金观音”,4月21日至24日采摘“黄观音”,4月24至27日采摘“丹桂”,4月25日至28日采摘“雪梨”4月27日至29日采摘“黄旦”,我喜欢的“肉桂”是5月3日至10日。他们按照节气采摘,守着祖先的节气,人们才会获得丰收。好茶的特点是回甘,用一把好壶来泡,不夺茶香气,壶壁吸附茶气厚,日久使用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香。那一丝甜,要留住或者改变什么,并在心口处生出愉悦留恋。

武夷岩茶制作,有着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色彩,武夷山要做大做强,文化意义已经成为手工制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父亲母亲”的叫法,对宜兴可说是“此中有真谛,欲辩已忘言”。武夷山领导人知道,武夷山普通老百姓更是明白其中的理儿。

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

看武夷山女孩子泡茶,是一种艺术享受,人被定在那一刻,屏住气,稳住身,生怕失去那一眼。世间美好的欲望是不可以刻意追求的,但不可放弃追求情怀。因为美只赠与能够感受美的心灵。今天的武夷山,大街小巷凡是走过的人,我能看出他们说话时的眼角不时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感,他们住在武夷山这样的城市,他们命好,命里带了好山好水,还有哪里能比武夷山更能托得住自豪里的幸福!(葛水平)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