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太阳电缆学院,武夷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已经蔚为大观。如圣农集团捐赠2亿元与学校合作共建的圣农食品学院已完成一期建设,二期建设正加紧施工;在闽台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上,先行先试,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台湾玉山大学联盟)共建玉山健康管理学院;为服务闽北旅游产业发展,与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中旅学院;立足武夷山道南理窟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朱子文化传承创新,与武夷山市政府共建朱子文化学院;借助武夷山世界乌龙茶、红茶发源地的品牌优势,与香江集团等大型茶企通过2011协同创新项目共建武夷山茶学院等。这六大产业学院,无不是依托闽北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开展产学研合作,量身定制产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 由于产教融合推进成果显著,武夷学院于2016年获批成为全省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变试点项目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项目校,为学校实现新一轮的跃升发展抢得先机,奠定良好基础。 创新育人模式 推动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易,但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各不相同,如何因材施教,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呢? “我们不断加强产业学院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突出双主体育人机制,培养相关产业方向的应用型、实践性人才。”武夷学院教务处处长郑细鸣说。 太阳电缆学院采用预就业模式进行人才培养,采用专业培养+企业培训的培养方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职业领域、岗位要求开设企业需要的课程模块,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学校派出专门管理人员与企业方共同管理,共同监控教学质量,实习结束后毕业生优先安排在合作企业就业; 圣农食品学院采用全程递进开放式培养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流,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采用专业群基础知识学习+专业分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顶岗训练的递进式培养模式,将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食品专业群70%以上的学生获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食品专业100%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近年已为闽北食品产业链培养了近700名从业人员; 玉山健康管理学院采用闽台4+0产学训用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采用“博雅教育+系统化实训”培养方式,引进和消化吸收台湾高校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建设闽台互补的教师团队,在闽建立了相对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形成闽台共同培养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特色; 对接地方旅游养生产业发展,中旅学院采用项目嵌入的方式开展共同开展人才及技术服务等; …… 武夷学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前不久省教育厅公布了2017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武夷学院3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构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特等奖,《“五化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区域产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探索》获二等奖。另外,学校加强产业学院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研究》获福建省重大教改项目立项;校企合作共建的圣农食品学院实验实训基地、闽台合作共建的玉山健康管理学院实验实训基地两个项目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项目。 “武夷学院将紧扣建设‘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发展目标,以创建转型示范校为抓手,以更新理念、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努力在转型中实现全面崛起。”武夷学院党委书记肖铮表示。 (郑加财 代天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