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武夷山资讯>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发展目标任务)看点:突出“七个着力”,讲好“四个故事”
2019-01-22 09:54:30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武夷山撤县建市30周年,申遗成功20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报告对今年工作信心满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3%,旅游总收入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报告从产业发展、项目带动、城市治理、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生福祉、改革创新等发展的七个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突出“七个着力”,讲好“四个故事”,即生态故事、发展故事、文化故事、幸福故事——


一是着力提档升级,在绿色发展高质量上展现新作为。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突出产品组网、产业组群,加快构建“4+X”现代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速主导产业转型:着力开展国际旅游度假城市标准体系的路径研究,制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努力打造“武夷山水、度假胜地”,力争游客总量、逗留天数、消费总额实现显著增长。在构建文旅产业格局上有新突破;在完善文旅产品体系上有新突破;在提升文旅品牌形象上有新突破;在增强文旅行业管理上有新突破。


茶产业继续按照“控制面积、提升品牌、延伸产业链、做深茶文化、增加附加值”发展思路,不断做强茶产业经济,推动茶叶产区向茶产品交易集散地转变,加快打造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示范茶区、全国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对接绿色产业发展行动,做强产业密度,夯实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加快完善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夯实绿色农业,突破绿色工业,壮大绿色服务业,做强实体经济。


二是着力项目带动,在投资拉动高效率上展现新作为。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突出消化存量、重质重效,探索建立集约用地约束机制,实行准入评估,减少规模扩张,提高土地效益。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市本级重点项目106项,总投资342.9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6.12亿元。持续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完善项目督促考评体系,创新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强化正向激励,继续实施市领导挂点项目机制,紧盯节点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全力提速项目建设。


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加强项目管理,完善并联审批制度,实行联审联批、限时办结,促进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强化项目资金、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持续开展工程质量专项督查,打造精品工程、优质工程。


深入实施精准招商: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健全招商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建立客商资源库,通过小团组、专业化等方式,开展外出招商、精准招商、委托招商。


三是着力完善功能,在城市建设高品位上展现新作为。结合“三创”工作,突出提标提质、综合施策,大力实施“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让城市更宜居更宜游更宜业。


实施规划提升工程:坚持“多规合一”,强化市域空间规划编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成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规划编制。落实东翼文化旅游带规划,统筹推进东翼片区建设发展。彰显生态、文化特色,推进水美城市规划,提升崇阳溪两岸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开发价值。


实施道路提升工程:加快路网接线并轨,推进度假区、景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着力解决22个建制村未通客车问题。加快农村公路单改双。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结合棚户区改造,建设一批安置房、保障房。实施“街区提升”改造计划。继续推进水美城市建设。继续开展城市净化亮化美化提升工程。实施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


实施管理提升工程: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整治向常态管理转变。建立健全日常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拆违控违工作。继续实施“路长制”“街长制”,集中开展“城乡无垃圾卫生无死角”行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


四是着力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高颜值上展现新作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守护绿水青山,突出防控治理、保护修复,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共进。


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争创全国第二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化世遗保护。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保护、建设与管理。继续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积极推进 “生态银行”试点工作。


聚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保持空气质量、水系水质全国优异水平。


聚力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大卫片执法力度,加快落实河道岸线及河岸生态保护蓝线规划编制,大力推进绿化造林。


五是着力乡村振兴,在美丽乡村高品质上展现新作为。围绕实现“五大振兴”目标,突出政策引导、服务延伸,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增强农业农村实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用活《武夷山市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鼓励支持龙头带动,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释放农业农村活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发展“回归经济”,加快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持续深化科特派制度。


彰显农业农村魅力:全面实施“一革命四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大力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大力开展农房整治行动,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积极推动“水美城市”向乡村外延,着力打造一批“水美乡村”。


六是着力以人为本,在民生幸福高指数上展现新作为。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突出民生改善、落地见效,认真办好为民办事项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巩固精准脱贫成果:坚持精准施策,大力实施民生民利扶贫、整村推进扶贫、产业带动扶贫等扶贫“六大工程”。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五个一百”示范带动工程。建立创业支持服务机制,搭建金融、电商、就业等服务平台。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进216个社会事业补短板项目建设。健全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科学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储备计划。建设“健康武夷”,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全面落实社区管理活动用房、养老服务用房政策。


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统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开展好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继续举办国际越野赛、轮滑节、马拉松赛、骑游大会等品牌赛事活动。完成“四中心一广场”建设并投入使用。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


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武夷”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持续开展 “一品一码”溯源体系建设,着力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加强统计工作。


七着力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高层次上展现新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重点领域、增强动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化重点改革:着力推进“1+10”项重点改革任务、62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持续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推进机构改革。


推进协同发展:主动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战略,加强与武夷新区对接,打通行政区域壁垒,建立区域利益发展共同体。加快对接温武吉铁路、杭深高铁近海内陆线、武夷山机场迁建等前期项目,助力构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中心城区“一小时交通圈”。推动建立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协作机制。


创新人才机制:坚持“高精尖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重点引进文旅创意、教育医疗、健康养生等领域的人才。鼓励开展柔性引才,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以使用和效用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扩大对外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推动 “万里茶道”建设走深走实,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武夷之友”等平台作用,推动绿色武夷走向世界。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