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武夷>
留住红色记忆,让3000件革命文物有个家
2019-03-04 09:08:2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这里将是我省较早获批的民办革命文物博物馆。2018年3月,省民政厅已批准设立武夷山市云飞革命文物博物馆,刘云飞收藏的3000余件中国红色革命文物,将搬进这个新家,这里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


而就在一年前,刘云飞的这些“宝贝”,差点无家可归。因为执着于收藏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刘云飞资金紧张,他将唯一的房产变卖。不仅他的文物,就连他自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文物在哪,刘云飞的身心也在哪。眼下,刘云飞和妻子吴丽君准备跟随文物,搬到楮树下。20多年艰辛收集,如今已56岁的他想在这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革命的历史在这里代代相


红色情怀:视革命文物为珍宝


手握价值数千万元的文物,只要稍作转手,刘云飞就能摆脱资金困境,而他却选择了卖房。这种“视革命文物为珍宝”的态度,缘于刘云飞的红色革命家庭背景。


作为一名军人,刘云飞的父亲刘中朋1942年参加闽北游击队,1946年加入冀鲁豫独立旅,他曾多次立功,获得一等、二等人民功臣奖章,一等功劳证等。因此,1947年,他被纵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淮海战役刘中朋荣获军二等功,他再次被纵队授予“二等战斗英雄”的称号。


1985年离休后,刘中朋从云南省回到建阳区徐市镇老家。“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精彩故事,自己慢慢积累了对部队的特殊感情。”刘云飞说,“父亲常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要倍加珍惜。”


每当看到父亲保存的革命文物,刘云飞脑海里总能联想起革命战士们流血舍命的样子。刘中朋去世前,叮嘱刘云飞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珍惜这些红色文物。


保管好这些文物,成了刘云飞的人生目标。父亲去世后,刘云飞一边好生看管父亲遗留的文物,一边千方百计通过拜访父亲战友,走访父亲生前战斗过的部队,收集各种革命文物。有的因年代久远,纸质物件几乎将毁,他都会精心抢救,细心保存。


20多年艰辛努力,刘云飞和妻子共收集革命文物3000余件,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革命斗争遗留下来武器、证书、奖章、文件、布告等,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国家珍贵文物。


“如记录我八路军杨成武部在太行山上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全套资料,还有八路军山东胶东军区首届战斗英雄大会颁发的奖状,华东野战军颁发的人民英雄奖章证明书、奖章、锦旗等,这些珍贵文物如果任其散落在民间,不仅可能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可能还会遭到更严重的破坏,甚至可能成为商人不断牟利的商品。这些革命文物只有集中在一起,才能留住红色记忆,还能教育后人。”刘云飞说。


有一次,刘云飞在网上看到有人售卖革命时期的锦旗。他注意到,照片中的锦旗被放在地上,旁边标着219数字编号。“刚开始我还以为219是部队编号,可又觉得不对。”百思不得其解的刘云飞多方打听,才得知那是地摊摊位的号码。看到革命文物被当作地摊货抛售,刘云飞许多天睡不着觉,他心里想,在战争年代,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用生命换来的,可是到了今天,竟然会被放在地上甩卖。他花了一笔钱,将这些锦旗买下。“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条生命啊。”向记者讲述这些收藏故事的时候,刘云飞一度哽咽。


刘云飞的妻子告诉记者,丈夫每每看到珍贵红色文物在市场上被售卖,便整夜睡不着。“不买吧,心里难受,觉得这些东西流落在外面可惜;买吧,口袋里又没钱。家里两次拆迁的补偿款,还有卖毛竹和杉木攒下的钱,都被用来买文物。”她说,纠结再三后,刘云飞大多数时候还是决定找亲人支持,借债买下。


长期下来,刘云飞的财力透支,已经无法支撑他在市场上购买更多文物。如何利用好现存的这3000多件文物,成了刘云飞开始思考的问题。


求助之声:个人力量传承红色基因难


就在刘云飞为传承革命文物伤脑筋时,他遇到了游小井。这个长期从事建材生意的武夷山人,出于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对刘云飞的敬佩,毅然决定投身红色事业。


去年底,在楮树下游小井的宅基地上,建设中的云飞革命文物博物馆拔地而起,它由游小井和林应明出资数百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展陈面积共1044平方米。


“我们已获得了省民政厅的核准批复,只差消防验收,就可以拿到正式对外开放许可。”游小井告诉记者,“我们计划在7月1日党的生日这一天,举行开馆仪式。到时刘云飞收藏的3000多件文物,将搬进这个地方。这里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黄宁等人的帮助下,文笔出色的刘云飞,亲自为博物馆撰写了13个专题展区的陈列大纲,他还撰写了授课提纲,制作了20块展板及《因为信仰》《一个老八路的精神世界》等10个革命故事PPT。“这些案头工作,是为了博物馆开馆作准备的。”刘云飞说。


在建设博物馆的同时,刘云飞带着革命文物,开始走出去宣讲和巡展。


20多场宣讲,场场反响热烈。今年1月30日,刘云飞应海军武夷山舰的邀请赴上海,带着200多件文物上了战舰,配合部队开展宣讲、展览活动。“很多人看到这些文物都呆住了,因为它们唤醒了太多人的红色记忆。”刘云飞表示,巡讲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不仅为他本人带来了知名度,也坚定了刘云飞保护与传承与这些文物的信心。


“文物必须进行精细的整理之后对外公开,才能教育后人。”刘云飞表示。


仅靠刘云飞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刘云飞的文物数量和质量,已经达到建设一个大中型博物馆的标准。


“我手上具有研究价值的革命文物有很多,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没办法形成体系,希望能和相关专家一起梳理、研究,也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传承和保护它们的建议。”刘云飞说。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提出,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迫切需要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播,迫切需要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这样的表述,让“红色三人组”倍感振奋。“武夷山拥有丰富而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的文物品类齐全,数量丰富。希望我们的计划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相信借助更多力量,红色文化的基因一定能从这里走向全国。”刘云飞说。(游笑春)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