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借布料质感说岩茶口感
2022-11-07 14:57:55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对于刚接触武夷岩茶的茶友来说,很难从味觉上感受因山场不同而带来的口感区别。为了形象地说明岩茶口感,且借用三种布料的质感,来说说各山场所产岩茶的滋味感受。

正岩茶--“绸缎”

“稠”是口腔细胞对茶汤物质的自身反应。正岩茶的“稠”也可理解为“厚”,就像喝白酒或者老火汤,不需要经过任何训练就能感受到。喝正岩茶,有很稠的滑滑质感但又不太浓,就像手摸绸缎的感觉。有些正岩茶多喝几泡,舌面上产生一层厚厚的附着物,片刻时间才化开,表明茶汤内含物丰富。有些茶友错以为是“涩味”,其实真正的涩味是口腔里、脸颊内有很强的收敛性。正岩茶即便多泡几道甜感仍在,回甘明显,核心山场还有微凉感。

茶汤里内含物质挺多,但并不是都能呈现出厚度。茶汤中其它可溶性物质是形成稠度关键的物质,比如可溶性糖中的单糖、双糖和水溶性果胶等。茶汤中还有一些高黏性的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等附着于味蕾上,起到润滑作用,减少涩的感觉。

景区内的正岩茶园多在岩崖间,阳光发生折射。森林覆盖带来合适的光照强度、降低环境温度的同时增大了环境湿度,过多折射光和漫射光使正岩产区的茶叶香气馥郁,内含物丰厚。

环景区中心72公里范围内的茶称正岩茶。正岩产区属丹霞地貌,土壤以岩石风化的土壤为主,土层厚且疏松,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性、排水性好。景区内的恰当日照时间平衡着茶树的碳氮代谢,使鲜叶得以有适宜加工乌龙茶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以及更加适宜乌龙茶加工的酚氨比。因此,正岩茶鲜叶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洲茶和外山茶;正岩成品茶除了主要的呈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洲茶地区外,茶汤厚度浓度和茶味轻重明显高于洲茶地区。

半岩茶--“牛仔布”

半岩茶滋味较厚,喝到嘴里会微甜,但喉底回甘短暂或不会回甘。就像牛仔布粗厚,手感不滑没质感。

武夷山景区72平方公里外边缘所产的茶叶为半岩茶,是沿着景区往西向外扩张的一个范围,大致从洋庄乡的西部茶区一直到星村镇与兴田镇交界的洋墩岩的大片区域。茶园是丘陵或半丘陵山地,常见的土质为红色硅铝质土,富含微量元素,能让半岩茶的滋味更加浓郁强烈。

半岩茶山场虽不及正岩尊贵,但品质只比正岩稍逊。岩产区因森林茂密,漫射光也多,但折射光少,所以半岩茶香气仍较为馥郁。尤其半岩区的高山茶所产的肉桂,香气更高扬,桂皮香较显,品种特征更突出。

洲茶和外山茶--“的确良”

洲茶和外山茶滋味较平淡,就像“的确良”布,摸起来手感轻薄。好的洲茶和外山茶香气显著,滋味微甜但欠厚。

洲茶范围广泛,是靠近武夷山崇溪、黄柏溪等河流两岸的砂土茶园中所产的茶叶,主要是黄土壤及河洲、溪畔冲积土和田土等,土壤中含钙量高,粘粒较多,保肥能力较强,但透气透水性差。洲茶区太阳直射光照的茶区,经紫外线照射下的叶片含氮化合物较多,反而是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洲茶香气显著,只是低沸点的香气较多,不易长久保留,同时在高温、直射光照条件下生长的鲜叶多酚类含量较高,汤色浓而味强烈。

外山茶原料产自武夷山,更多来源于武夷山市边缘山头和地域,虽然同样经过岩茶的制茶工艺,但很难喝出“岩骨花香”,无非出产地和品种挂着武夷岩茶四个字而已。客观来说,已经没什么岩韵的意义,只能说是市场需求的产物,而不能真正代表岩茶品质。

超出了武夷山市范围的茶叶,都不能够称作外山茶。现在对这部分茶统称为“山外”茶,如武夷山周边县(市、区),也包含浙江龙泉和江西上饶等茶区所产的“岩茶”。而与外山茶对应的就是内山茶,广义上说,只要在武夷山市范围内种植的茶叶都属于,洲茶也被涵盖在内山茶领域。狭义上说,内山茶就是武夷山风景区内的茶叶,也就是正岩茶被称作内山茶。

生产商和消费者对武夷岩茶产地进行划分,对正岩、半岩、洲茶和外山茶的提法已形成共识,但每个人对其所包含范围的认识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徐茂兴)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