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武夷山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022-12-07 11:29:09  来源:中共武夷山市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王俊杰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夷山考察时指出,“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并在朱熹园、燕子窠生态茶园首次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和“三茶”统筹重要理念,希望武夷山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武夷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武夷山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两个结合”推进“两个全面”,以“三茶”统筹促进“三生共融”,围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全员、全域、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创建。作为创城工作起步较晚的后发城市,武夷山市在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后,于2018年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开启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逐梦之路。2022年是武夷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五年,城乡的面貌、发展的面貌、干部群众的面貌都发生深刻的变化,武夷山清新清爽、精细精致、向善向上的城市特质更加鲜明。

11月19日,市委书记杨青建深入居民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中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调研检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杨青建强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关键阶段,全市上下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增强“倒计时”的紧迫感,提振“冲刺跑”的精气神,对照测评标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增强斗争精神,加快补齐创建短板弱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扑下身子抓落实,逐个社区、逐个村、逐个重要节点实地检查督促,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硬举措,以上率下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要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地毯式、全覆盖扫除创建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攻坚有效,坚决打好创城工作的主动仗。市纪委监委要强化精准监督,紧盯关键,动真碰硬,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形成全员、全域、全面抓创建的强大合力。

文明是现代城市的底色。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一直被视为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武夷山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勇毅前行,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担当尽责、狠抓落实

创建机制再优化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把创城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品牌的有力抓手,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意志和决心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长效创建上下足功夫,建立健全创城工作机制。

一是构建网格化作战新模式。主要领导挂帅出征,以指挥部体系调动发挥政府推动作用(把原有的“街长制”迭代更新,将全市划分为21个片区133个网格,全市21个副处级领导担任片区长,包社区、包片区,133个文明创建对象作为网格单位认领包干区),将167个实地考察点位及14个随机考察点位全部挂图分解,确保每个网格、每个点位都无死角、无盲区,做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点位吹哨、干部报到”。二是组织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住宅小区、市场环境、空中线缆、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十个专项整治行动;成立十一个职能工作组,指导推进167个实地考察点位及14个随机考察点位的创城达标创建工作。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机制。深化“机关联乡村、联社区”“门前五包”“小手拉大手”等有效机制,挂钩联系专项达标,形成一体化、立体化联动作战体系。四是健全奖惩制度。制定了《武夷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问责办法》,实行“红黄牌”“红黑榜”等制度,将创建的工作与文明单位绩效考评、干部考核等相挂钩,以问责问效倒逼工作落实。针对省委文明办暗访组对我市39个点位的实地检查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全员发动,责任分解,明确整改期限,开展“回头看”督查组,并先后召开了5场市级层面的创城整改推进会,12场专项整改协调会议,全面整改完成暗访存在问题。

高举旗帜

建设信仰坚定的文明城市

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引领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不断筑牢信仰之基。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传播文明理念。通过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举办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各类“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进传统节日振兴。开展“扮靓城市微景观?创城一线党旗红”主题活动,发动100个基层党组织美化城市100处闲置街角地块。发动全市131个网格单位设计制作1600余处与城市景观相融合的公益广告、景观小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有机融入各类生活场景。发动全市学习宣传贯彻《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利用法律手段规范促进文明行为养成。开展传承好家风公益讲座、“喜迎二十大?家风家训展”专题展览,不断加强青年家庭观教育。坚持正面典型引路、反面典型警示,在掌上武夷APP平台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曝光各类反面典型近百次,规范市民行为,提升文明素养。二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围绕“唱响主旋律 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 请党放心”等主题,举办“童心抗疫?云赏清明”、经典诵读、德育报告课、少儿街唱、国学夏令营、家风家训展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选武夷山市级“新时代好少年”201名,通过举办发布会、拍摄好少年vlog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青少年以好少年为榜样,奋勇争先;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社区“爱护母亲河”“做小小图书管理员”助老敬老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强化责任意识。

齐抓共管、务实为民

建设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武夷山始终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创城中发现和追补城市建管短,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

一是坚持齐抓共管,加强城市交通整治。建成智慧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为解决“停车难、找停车位难”问题,用信息化的手段搭建完成智慧停车子系统,在各级路段安装高位监控、停车诱导屏,来往车辆可通过诱导信息就近停车,已实现智能收费。2021年以来新建改建15个停车场,新增1162个停车位,并配套给排水、消防、绿化亮化、智能化等相关附属设施。2022年在建停车场6个,预计可新增1226个停车位。对市区、度假区道路交通秩序开展常态化联合整治,共查处拖离小车2480辆、非机动车5318辆;发挥交警铁骑灵活机动优势,开展常态化巡逻对路面显见性交通违法进行现场查纠,共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未戴安全头盔6852起、非机动车违法6245起、收缴加装遮阳伞7342把,有效开展常态化交通秩序整治。二是坚持务实为民,强化城市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老旧小区102个;投资8.5亿元,建设“水美幸福湾”保障性安居住宅小区4个,安置住房1580套;投资17.99亿元,完成西溪水厂、东溪水厂建设,已实现双水厂供水,日供水能力9万吨;根据燃气建设规划需要,保障全市燃气供应,我市启动杜坝LNG站建设,计划完成城区、度假区市政燃气管网建设72.7km,新建小区、老旧小区累计完成8277余户,并实现市政管网供气;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累计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屋(亭)97座,四分类投放点206处;加快公厕新改建,2021年至今共改造及新建13座公厕;实施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投入资金约450万提升改造五九北路等三处中转站;投资1900万元完成列宁公园景观改造;利用道路建设及房屋拆迁留白的边角空地,投资734万元,建成6处口袋公园;投资2.6亿元规划迁建殡仪馆项目240亩。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补齐管理短板,我市正在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包括执法、环卫、市政、园林系统、物业监管、违建智能分析系统等业务系统,目前,已完成对武夷山市主城区22.6平方公里的基础数据普查,已完成井盖检测设备200套、路灯控制器约500套、内涝积水监测20套、智能分析监控探头25套等物联网设备的安装,完成物联数据对接,实现了平台物联感知功能。三是坚持攻坚城建,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实施城乡品质提升项目77个,总投资97.89亿元,完成度假区滨溪路景观台、小武夷公园漫步道等一批休闲健身场所建设,马城线、疏港大道、金盘亭路、“纵八线”、文公路等一批道路建设,轻轨接驳站、工人文化宫、实验小学茶场校区、实验幼儿园茶场分园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南平市开展第一轮旧城改造片区开发百日攻坚行动以来,我市确定了以城东片区开发为主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涉及土地范围638亩,已完成拆迁面积13.77万平方米,采用房票签约面积11.61万平方米,网签面积6.36万平方米。

价值引领、笃行不怠

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突出文明创建的思想道德内涵,坚定扛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德法并重助推文明城市建设。

一是强化道德示范,引领文明风尚。在全市广泛开展推选武夷山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活动。全市获评中国好人2人、福建省道德模范1人、福建好人3人、南平市道德模范26人。在媒体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专题宣传2000余次。二是开展专项行动,提升文明素质。印发《武夷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提升十大行动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文明礼仪行动、书香武夷行动、价值引领行动等十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全市相关场所打造20个微型书屋,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在全市公交、长途客运汽车、出租车开展“清静车厢”创建活动,培育文明礼仪、树立武夷新形象。三是抓牢文明校园创建,优化教育环境。推进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立足武夷山“双世遗”资源优势,注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融合,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一校一品”,如朱子学校“朱子家训诵读”和“龙鱼戏”朱子文化项目、洋庄老区学校“歌仔戏”、星村中小“茶艺”茶文化项目、兴田中学“拔竹桥”传统文化项目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文明校园4所、南平市级文明校园11所、武夷山市级文明校园12所,文明校园创建率达100%。四是注重多向发力,构建关爱新格局。积极开展“关爱女童远离伤害健康知识讲座”“法治伴成长”“让青春远离毒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主题宣传。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立武夷山市首支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启程公益扶残助残志愿服务队,致力于关心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提高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交流,通过开展心理讲座等方式进一步筑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线。

点面结合,以文化人

建设文化厚重、充满美丽的文明城市

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城市基于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感、影响力、创造力和引领力,与城市的“硬实力”密切相关,既是城市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智力动力源泉。

一是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加快建设文旅优选地、国际“会客厅”,发挥“双世遗”品牌优势,坚持以文化带动文明创建,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朱子文化、闽越文化、武夷茶文化、柳永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国家公园探秘游、生态茶园观光游、朱子文化研学游、禅修悟道逍遥游、绿野仙踪徒步游等5条精品线路,开展“十佳筏工”“十佳导游”系列“十佳”评选活动和“我在武夷山”干部演讲比赛,出版《你不知道的武夷山——摩崖石刻的故事》等书籍,以张山头无名红军烈士墓群为题材创作的《红军1343》在第八届福建艺术节上获得导演、表演等4个一等奖;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获批、正在公示;“竹筏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入选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获2021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全国妇联移风易俗试点市(县),茶廉文化教育基地被列入全省首批省级廉洁文化示范基地。形成了“1+1+9+10+10”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模式,打造“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服务阵地,建立由32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机制。投资500万元,推动11个社区办公用房搬迁,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场所问题。截至目前,全市10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32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覆盖率达100%。二是实践活动多样化。以山水旅游、本土文化和群众需求为载体和依托,广泛开展接地气、有活力的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举办了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福建省“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风展红旗如画”主题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来武夷山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及“我在武夷山”故事分享会、武夷茶舞比赛等,形成武夷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三是志愿服务专业化。积极打造和培育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和项目,形成“竹筏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响武夷”国学文化宣讲项目、红色评理站、红色夜校、红色文化义务讲解队、“三茶统筹”志愿服务队等文化品牌志愿服务队伍或项目,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营造了良好的文明实践氛围,其中“竹筏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入选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并获2021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截止目前,中心注册志愿者达3.6万余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服务群众55万余人次。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西北部、闽赣交界处,总面积2803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街道)、115个行政村,人口25.9万,是全球第23处、全国4处之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生态人文资源无与伦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是绿色宝地。森林覆盖率80.5%,林地面积356.2万亩,占市域面积的84.7%,保存着地球同纬度最完整、面积最大、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达13.8万个,空气质量、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是首批国家公园、第五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二是文化高地。拥有朱子文化、闽越文化、武夷茶文化、柳永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素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之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此琴书五十载,是海峡两岸朱子文化节永久承办地,城村汉城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名单,是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还是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红旗不倒”的老区苏区。三是旅游胜地。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刘白羽诗赞“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拥有各类景区景点36处,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8家,九曲溪、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等景点闻名海内外,是全国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度假区滨溪街区列入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四是“三茶”重地。是“三茶”统筹首提地和“万里茶道”起点,世界6大茶类中乌龙茶和红茶发源于此,茶山面积14.8万亩,建设燕子窠等绿色生态示范茶园9.35万亩,涉茶人员12万,注册茶企业5100余家,茶业税收1.2亿元,武夷岩茶连续6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位,获评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全国“三茶统筹”先行县域。五是交通要地。京福高铁、宁上高速、京台高速、武邵高速横贯其中,目前正在运营7条国内航线,集航空、高铁、高速、轻轨于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已经成型,形成航空1.5小时、高铁3小时的经贸交流经济圈。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