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霖:青春书写“三茶”新篇 聂霖是政协第十一届武夷山市委员会委员,南平市海峡茶叶交流协会青年联合会会长、十八寨岩茶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青年委员的代表,他认真履职,积极参加政协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围绕“三茶统筹”发展建言献策,提交了将武夷山打造成世界茶文化圣地的提案。 “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那就一群人来做。武夷山不缺茶人,更不缺青年茶人,缺少的是一个有凝聚力、能引领青年成长发展的平台。”“90后”青年茶人聂霖信心满满地说道。在他的组织下,2015年11月,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茶人聚在一起,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青年联合会应运而生。目前,会员单位已从最初的49家发展到近400家。聂霖还创新推出“现代学徒制”模式,打造茶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点单式”服务实施青年茶人学习计划,鼓励会员单位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茶产业的发展储备专业技术型人才。他先后牵头举办了武夷岩茶手工制作技艺大赛、春茶品鉴交流会、行走茶间等各类茶事活动近50场次,培养出全国十佳匠心茶人、高级制茶工程师等50余名。茶乡里的“后浪”,正为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陈英:让教育满载幸福 陈英曾用“幸福”二字概括了她从教28年的职业感受。作为幼儿园教师,“幸福”就是感受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为“骨干教师”,“幸福”就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业务副园长,“幸福”是体验教师的专业提升。从福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后,孩子们成为了陈英委员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她始终履行着自己许下的“为学前教育奋斗终身”的誓言,肩负责任,在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路上跋涉,享受着坚守带来的幸福。 在园所里,陈英委员深知留守儿童成长缺少情感关注和呵护,她用耐心、细心和爱心打开孩子的心结,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从教之日,就是重新学习和成长之日”,陈英时刻激励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如饥似渴地学习,潜心钻研业务,把握最新动态,大胆创新实践,力求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幼儿成为自主活动的主人,在多形式环境中建构丰富的心智,获得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 黄正华:茶香满溢的茗川梦 这些年,黄正华一直致力于武夷山茶文化挖掘、茶产业发展工作,坚持着他的茗川茶香梦。 2013年,为了改变黄村“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现状,黄正华发起倡议,成立茗川世府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茶农茶企入社,带着成立之初只有80人的合作社,踏上了他的茗川茶香路。 黄正华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茶农+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实行“抱团取暖”,通过搭建产销一体化平台,将合作社推向市场。随着茗川世府的经营规模逐渐变大,茶产业成为了黄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之后,黄正华又马不停蹄地将重心放在茶叶品质上。合作社邀请武夷山市非物质传承人专家库的13位专家作为“茗川世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家顾问团队,通过专家评定茶叶定级销售,茶农有了稳定的、宽广的销售平台。在茗川世府合作社成立开始,他还举办了制茶能手大赛,通过比赛,合作社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培养了600多位制茶师傅。大赛除了提供制茶师傅相互交流的平台,也为茶农分享好的经验,茶农真正把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叶的销量得到一定的保障。 2018年,黄正华趁势将合作社升级带领社员成立武夷山茗川世府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同时以“互联网+”的思维,将科学做茶与线上销售结合起来。 如今,119户茶农8800亩茶园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辐射带动周边17个村1200户茶企、茶农,使万亩茶园、百企千户形成资源优势。 蒋敏:一片丹心育桃李 蒋敏既是一名政协委员,也是一名教师,现任武夷山市第二中学副校长。 在20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蒋敏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精髓,研究时代教育发展规律,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头脑,积极参加各项课改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关注自己专业成长,教育教学业绩突出。 在参加福建省第五批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对象研修培训和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陈建源名师工作室研修学习期间,她认真学习领会国内专家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圆满完成各项任务。2021年3月,她被福建省教育厅认定为福建省第五批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 在教学业务上,她勤于动脑,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大胆实践,运用新课标及现代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严而有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教学从细从严,向教学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充分发展,教学成绩突出。 余泉:爱心善举践行委员担当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余泉同志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党的教诲、积极践行作为,连同社会各界力量推动武夷山当地扶贫助残事业。 “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一定要有国家情怀,要将自己的成功回馈给国家和社会。”余泉如是说。以他为代表的览聚实业正是秉承此种思想理念,无偿对残疾人进行岗前技能培训,为残疾人群体搭建培训和就业平台,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安排在下属公司从事成品岩茶分拣、茶叶包装和灯笼制作,目前共接纳残疾人员工180余名,占员工总数的95%,人均月工资近3000元。 不仅如此,余泉还率先发起设立乡村残疾人创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残疾人”三维融合模式,带动残疾人自食其力,切实提高残疾人家庭收入水平,增强其社会融入感与幸福感。 2021年5月,为进一步帮扶残疾人群体,余泉提议,由览聚实业牵头成立 “武夷山残疾人帮扶协会”(以下简称帮扶协会),并向帮扶协会捐款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帮扶残障人士就业创业,解决残障人士生活与社会问题的非盈利性慈善阵地。 柳春旺:做群众的健康守护人 “后疫情时代,病毒肆虐,希望和武夷山医疗工作者一起,竭尽所能,守这一座城,安这一方平安!”柳春旺是一名医疗工作者,也是一名政协委员。自担任政协委员以来,他始终以卫生健康工作为己任,立足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为民代言,实干为先。柳春旺时刻以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己任,从医25年,他长期从事消化内科领域工作,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救治大量消化道大出血、中毒、休克、肝性昏迷等危重症病例。在门诊做消化知识科普,带教医学毕业生300余名。他还长期关注乡村卫生发展状况,每年带领义诊医疗队伍到偏远山村免费送医送药,血源告急时主动参与献血累计达4000毫升。 谢宏星:让武夷山竹编重放光芒 武夷山拥有丰富的竹资源,竹编工艺更是流传了上千年,谢宏星将这一手艺传承发扬并上升到竹编艺术,在他的手上竹子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 谢宏星做竹编已有22年之久。多年来,他一步步坚持,将武夷竹编申报成省级非遗。他希望通过将古老的竹编技艺古为今用,并不断结合时代发展推陈出新,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竹编,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他进驻抖音,镜头语言和生活事件来呈现竹编艺术,也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这门古老的手艺产生兴趣,目前他的账号已经积累了数万粉丝。 谢宏星认为,“如果一个镇有一个网红,乡村振兴绝对可行”。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他渴望贡献自己的力量,能更好地扶持当地的传统工艺,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洪铭泽:用心讲好茶故事 洪铭泽自幼学茶,多年深耕武夷茶产业,从种植、生产、加工、品牌运营到文化传播,全产业链布局,特别是在生产研发及原料供应链、文化创意和自媒体上投入大量时间经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为传播茶文化,洪铭泽在短视频平台上创建了自媒体“茶人阿泽”的抖音账号,宣传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茶文化历史、茶树品种和茶产地等内容。目前总播放量超过5千万次,全网粉丝超过10万人。还参与拍摄了文旅公益宣传片《武夷八段锦》,成为全福游有全福的官方宣传片,在央视频的大型乡村振兴主题融媒体活动《村里有个宝》中担任武夷茶首席推荐官,为全国观众介绍武夷茶文化。 洪铭泽还带领自媒体小分队深入到各个乡镇村里去,了解当地的茶产业情况以及茶农生产、茶山分布情况及茶叶的特色优势,在调研的过程中用视频记录下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发布为乡村茶产业宣传,由此来帮助和带动茶农也提高了大家的网络宣传意识,现在更多的人会通过短视频等平台了解到武夷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