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朱熹与蔡元定的千秋佳话
2023-02-24 11:31:39 魏常财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云谷山云雾缭绕,青山幽幽,涧水哗哗。乾道六年(1170),朱熹亲临建阳区莒口镇东山村登高览胜,寻到“虽当晴昼,白云坌入,则咫尺不可辨;眩忽变化,则又廓然莫知其所如往”之区,于是将昔日所称的“庐峰”改称为云谷山。

孝宗淳熙二年(1175),朱熹于云谷山上建草房三间,榜曰:“晦庵”。之后,在此耕读讲论、著书立说。蔡元定也在云谷山遥相对峙的西山构筑西山精舍,与朱熹讲道山林。他们相约,在各自山顶上建造灯塔,夜间悬灯相望互通信息,共同演绎着师生问学的千秋佳话。

蔡元定(1135-1198年),字季通,历代皇帝与学者皆称他为“西山先生”。绍兴二十九年(1159),25岁的蔡元定遵循父辈遗训,前往崇安五夫向朱熹拜师问易。朱熹考询他的学识,见他谈吐非凡,惊奇地说:“此吾老友,不当在弟子之列。”但蔡元定立下誓言:“倘若先生不弃弟子季通才疏学浅,季通敢请苍天为证,此生决不入科举之门,愿终生侍于先生左右。”即使朱子再三推迟,但却耐不住蔡元定的决心,最终朱熹收下了这位学生,但却从没有真正把蔡元定当做弟子看待。

从此,朱熹跟蔡元定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遂与对榻讲论诸经奥义,每至夜分。四方来学者。”(《宋史蔡元定传》)朱必让元定考询方能入学。朱、蔡二人师友相称,研究学问,着书讲学,长达四十年,亲密无间,在学术上成为朱熹的左肱右臂。

“宋时朱子构晦庵草堂于云谷,文节公(蔡元定)构精舍于西山。”(建阳《庐峰蔡氏族谱》)云谷山的晦庵草堂和西山的疑难堂遥遥相对,就像两位知己之间相望一般。两处精舍,成为读书人趋之若鹜的求学问道宝地。吕祖谦、范念德、詹体仁、徐守宦等著名理学家,都曾在“西山“留下谈经论道的足迹。云谷晦庵草堂建成后,刘爚、刘炳、祝穆、叶味道等均从学于此。

由于相距七八里,两人往来更加频繁。蔡元定在“西山”精舍设立“疑难堂”。朱熹与蔡元定约定,在各自山顶上建造灯塔,夜间悬灯相望。每当夜幕降临时,人们总能看到云谷山和西山或明或暗的灯光遥遥相对。灯明表示学习正常,灯暗表明学有难处,翌日往来论学解难。第二天对面的朱熹或者蔡元定一定会赶来,两个人讨论学习,经常通宵达旦,直到达成共识破解迷惑。师徒二人隔山望灯磨砺学问,一时传为佳话。

朱熹注释《四书》,编写《伊洛渊源》《诗集传》《近思录》等书中,都有蔡元定的独到见解。学生真德秀说:“西山先生所讲之处,往往是朱所未言之处。”元定的《律吕新书》《八阵图说》等书是朱熹作序。朱熹注释书经,常常得到元定的参订和补正。学生翁易说:“朱熹注释《四书》和《六经》,都是和元定辩论之后受到启发而作的。这些书的讲论,西山公与朱文公则并驰其功。”朱熹也说:“吾与季通交游四十年在学术上无所不谈。”学生黄干说:“干始受学晦庵,首试西山蔡公之门,从游者多矣。公之来先生必留他数日,往往通夕不寝。过公之家,得其言论不忍去,听者皆必有所得也,干之识公为最久,荷之教最深。”朱熹说:“造化微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未厌也。”所以蔡元定就成为朱熹学向中的重要讲论者,启发者、著述者和修订者。

朱熹在“晦庵”潜心勤耕苦读,常常到夜深人静时,仍然奋笔疾书。特别是在盛夏时节,云谷山高密林,凉风习习,更是读书的好时光。夜里,涧水潺潺,石鳞欢叫声此起彼伏;池塘里的青蛙欢快鸣唱,宁静的夜晚喧哗一片。传说,这里的青蛙原来头不红、声不哑,后来变成了“红头哑蛙”。朱熹在云谷山读书写作时,一次青蛙在窗外“呱呱呱”叫个不停,搅得朱熹静不下心,就顺手将手中朱笔扔了过去,正好砸在蛙头上,从此云谷山就出现了“红头哑蛙”。

在“晦庵”草堂数年里,朱熹讲学著述,访幽探胜,足迹遍布云谷山的山山水水。朱子极为深情地说,在这里“耕山,钓水,养性,读书,弹琴,鼓缶以咏先王之风,亦足以乐而忘死矣!”约于乾道末淳熙初作《云谷二十六咏》,其景物顺序为:云谷、南涧、瀑布……

在数年的对榻穷研理学中,蔡元定钦佩朱熹的博大精深及格物致知的穷研精神,朱熹则赏识蔡元定的“道极渊微,精谐之识”。所以,程朱理学,朱熹所建的成绩与蔡元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说,朱熹地位的确定也是蔡元定与朱熹的共同结果。

庆元四年(1198),已站在宋代学术高峰的师生二人,正经历着伪学的重大打击。八月九日,流放到湖南道州的蔡元定去世。为了捍卫师道,传承文脉,蔡元定无怨无悔。在舂陵贬所病危,临终他给朱子写下人生最后一封信,他说:“唯以不见先生为恨!天下未必无人才,但师道不立为可忧矣!”蔡元定逝世后,朱熹复备牲酒到元定墓前哭诉祭文:“天可夺我季通之速呢?惟君学通古今,精诣之识,卓绝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夺之节,有不可穷之辩,有继往开来之功,今不可复见之矣。使吾之痛若折左臂而失右手,不能运动呀。”朱子称赞蔡元定的学问与修养,这样一位学识精粹、才华卓绝、意志坚定不屈的人才就此离去,不禁让人扼腕不已。

朱、蔡师生悬灯相约,坐而论道,穷研理学的佳话,南宋宝祐三年传至朝廷,宋理宗龙颜大悦,亲笔御书敕建“西山精舍”。直至今日,师生之间相互学习、锲而不舍、教学相长的精神,依然受到后人推崇。

云谷山,以诸多流传师生民间的故事,表达人们对朱熹和蔡元定的景仰。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