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武夷>
秀美武夷: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2023-03-23 11:36:5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黄海 摄

春分时节,武夷山满目苍翠,游人品茗观景。青绿之间,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秀美武夷山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第一站就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绿水青山间,留下谆谆嘱托:“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牢记谆谆嘱托,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南平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南平市更坚定生态优先导向,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干劲,加快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

最严保护,做好生态新答卷

三月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玉女峰峰岩秀奇,九曲溪碧波荡漾,竹筏缓缓前行。九曲溪上的巾帼红宣讲队队长陈佳,正向游客嘉宾讲述武夷山的美丽故事。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竹筏,从星村镇码头出发,察看九曲溪流域及沿岸生态保护情况。

当时,撑筏讲解的正是陈佳。“一路上,总书记十分亲切地与我交谈,特别关注生态。当沿途看到白鹭、白鹇等野生动物时,总书记很高兴,他告诉我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嘱咐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陈佳说。

“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福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踔厉奋发,在绿水青山间,开展了保护发展相促进的生动实践。

近日,珍稀物种欧亚水獭惊现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

科研人员在回收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监测画面记录到了两只欧亚水獭在溪流与岩石上结对捕食的画面。这是该物种在当地的首次影像记录。

“水獭是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种。”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主任张惠光说,国家公园内沟壑纵横,福建片区内溪流多达150余条,发源自桐木关的九曲溪更是蜿蜒曲折,为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过去两年,武夷山国家公园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码”,一次又一次因为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而登上热搜榜,“武夷山国家公园又上新了”成为媒体最钟爱的标题——

发现蕨类新种“武夷卷柏”,为武夷山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发现大型真菌新种“诸犍老伞”,为揭示老伞属物种分布格局、自然演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发现昆虫新种“中华粘猎蝽”,刷新了粘猎蝽属在东亚亚热带地区的最北分布记录……数据显示,自正式设立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已正式发布10个新物种。

不断刷新生物多样性记录的背后,是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定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创新力。

两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资源管护工作标准更高、措施更细:划分98个网格,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严格森林火灾防控,实现了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立35年以来无森林火灾的目标;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时掌握国家公园森林火情、茶园变化、“两违”建设、松材线虫病等资源情况;严格执法,有效打击毁林种茶等各类生态破坏行为。

两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坚持科技赋能,强化科研监测,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项目,基本掌握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等情况;持续推进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累计完成实地调查百余次,布设样线700余条、样点1600余个、红外相机700余台,进一步摸清资源本底情况;积极与中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课题对接,建立科研项目库。

两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继续深耕“试验田”,不断向改革要动力:完成勘界定标工作,通过设立界碑、界桩,分清园内园外,界定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解决界线交叉重叠、模糊不清的历史问题;联合江西省编制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持续完善跨省协作联动机制,构筑生态保护合力。

得益于此,武夷山国家公园接连交出全优生态答卷。

“过去两年,福建片区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方燕鸿说,将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用最严保护呵护最好生态,让人民群众可以逐步享受到最优质的生态产品,让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展示中国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的亮丽名片。


生态赋能,绿色发展风劲吹

21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在武夷山召开绿肥示范推广现场会。在总书记考察点、永生茶业有限公司位于大坪洲的生态茶园,等待采摘的春茶青翠欲滴,树冠下,紫云英、光叶紫花苕子、箭筈豌豆等绿肥作物,与茶树和谐共生。

这样的茶园被称为“绿肥茶园”。

“绿肥,指的是以豆科为代表的固氮养地植物。”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黄毅斌说,作为天然的肥料“加工厂”,它们腐解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生态,供应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眼下,武夷山广大茶农正以“绿肥茶园”为切入口,加快建设生态茶园,引领茶产业绿色转型。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种茶制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传统种植模式下,增加茶叶产量,主要靠扩种和施用化肥,由此带来系列生态问题。”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部部长廖传平说,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启动后,近5万亩茶山被划入保护范围。这也就意味着,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行不通了。

一边是生态要保护,一边是茶农要发展。怎么办?

“只有让百姓依托自然资源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他们保护自然的内在动力。”方燕鸿说,一方面,坚持严格执法,持续开展违规茶山整治;另一方面,引导茶农绿色转型,鼓励少用化肥,在茶园套种乡土树种和绿肥作物,建设复合型生态茶园。去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燕子窠、景区南入口、大坪洲等地共套种樱花等树种4800株,建设生态茶园550亩。

“茶园生态环境好了,土壤理化性状改善了,水土保持能力提高了,病虫危害减少了,茶叶品质和价格也跟着提升了。”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是生态茶园最早的一批响应者,负责人方舟说,越来越多的茶农算清了生态账与经济账,主动投身生态茶园建设,生态理念已在武夷山广大茶园蔚然成风。

与生态茶园建设一样,不断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样有效化解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探索出了“不砍树也致富”的新路径。

在林农自愿的前提下,对重点生态区位非国有商品林进行赎买,累计完成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6547亩;持续实施毛竹林地役权管理4.5万亩,每年拨付毛竹林地役权管理补偿531.9万元……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设立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天然商品乔木林停伐管护补助、商品林赎买、地役权管理补偿等11项补偿内容,有效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两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进一步落实就业引导与培训机制,公开择优招聘生态管护员、绿地管护员,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依法对竹筏、漂流等特许经营项目实行业态监管,严格施行访客容量动态监测和环境容量控制。

绿色发展风劲吹,武夷山国家公园百姓尽享生态红利。数据显示,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内桐木、坳头2个完整建制村,去年年人均收入分别比周边村高0.51万元和0.7万元。

“环带”建设,生态红利惠百姓

国家公园建设,不能沦为“生态孤岛”。园内园外,还需有效互动,保护与发展相协调。

2021年10月1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后,11月26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南平“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新定位新要求。

南平市迅速行动起来,经过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创造性提出了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简称“环带”),即在紧邻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外围,初步划定了4252平方公里的面积,涉及南平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4个县(市、区)。

“‘环带’建设,可以把国家公园的文章外做,用‘外圈’来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核心‘内圈’,通过圈内圈外协同联动,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国家公园‘孤岛化’。”南平市环带办相关负责人说。

南平印发《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高标准编制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总体规划及开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3个专项研究,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五大行动”……

“环带”建设成果,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

近日,春茶刚刚开采,建阳区黄坑镇的大众自助茶屋成了“网红”点。黄坑是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重点乡镇。在推进“环带”建设、“三茶”统筹发展过程中,创新推出了大众自助茶屋、斗茶赛、摄影大赛、全球征诗比赛、旅游文化节等,文旅融合越做越好,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在大众自助茶屋,游客可以自在地品尝到地道的黄坑好茶。而且茶室周边都是景点,比如朱子林景区、茶马古道、响鼓水世界、十里长涧等,处处展现着自然文化之美。”黄坑镇党委书记林瑞妃介绍,镇里还开发出深受游客喜爱的茶旅融合特色产品,同时将多个旅游特色村串联成片,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带,乡村迎来蝶变。

“两年来,我们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作为推动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总遵循,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南平市领导介绍,南平奋力在“护绿”“扩绿”“转绿”上下足功夫,全力培育“五个一”(一座山、一片叶、一只鸡、一根竹、一瓶水)生态优势产业的同时,下力气抓好现有存量企业的绿色转型,两年来完成技改投入227.5亿元,单位GDP能耗两年累计下降5.2%。空气、水等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市本级及所辖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数量居全国第四,“森林生态银行”及“碳汇+”创新项目荣获2021年度“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

今年来,按照省委部署,南平市正扎实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一幅“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和谐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吴旭涛 张辉)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