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初游武夷山
2024-01-03 10:55:34 康妮 来源:武夷山新闻  责任编辑:王俊杰  

友问我:“去哪儿?”答曰:“武夷山”。又问我:“山中何所有?”对曰:“一种味道,我想知道为何如此热爱。”我要去的地方是享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之称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域桐木关,是古代崇安闽赣边界九座关隘中最西的关隘,是万里茶道第一关。世人皆知武夷山“岩茶”,而吾尤爱桐木关“红茶”。世界红茶发源地桐木村就在关内,此前,从未到访。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因从未涉足,好奇心油然而生。刚下火车,便会心了朱子的《春日》,虽至岁末,但也无妨,人与万物和谐共处,皆如春风般美好。“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钱穆先生所言的便是东周孔子与南宋朱熹。从远古到孔子集大成,再到朱子集大成,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吾与子之所共适”。

朱熹在武夷山著书立说,“琴书五十载”,求遍古今圣贤。且不说编纂的《四书章句集注》,最平易的六大读书法便足以让人见道明心了。当我还沉浸在涵泳之意时,车窗外已打开一卷宋代山水,溪水在远处喧哗,一群白鹭飞起来,翅膀连着翅膀,闪烁着白色光斑。刚相识的山中小友沏了杯大红袍,指着眼前的山说,“那儿就是九龙窠”。显然此刻的我并不太清楚九龙窠的分量,只是品茗之后,口里孕着兰花香,甚觉甘甜。后来才知道我与母树大红袍只隔了条崇阳溪,她屹立在九龙窠的岩壁上已三四百年。我们如此近,又如此远。

友听说我要上山小住两日,便以油炸溪水小鱼干相赠,劝言山中不常有,路上用以充腹。于是,我带着三百条小鱼干上山了,辅以肉桂、水仙二茶相伴。此刻,我是闲人,还未上山,便觉如春天般美好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崇阳溪的源头是武夷山脉,我们沿着溪流溯源而上。闽人种茶如种田,沟壑山涧,清流激湍,有人潜行,有人浮水,意趣万千。唐诗说茶人“衣香是烟雾”,我们乘坐的白色皮卡许也是染了山里的烟雾,有熟悉的茶香。原以为天下之美尽在此,茶人说,“山上更美”。我努力平复心情,襁褓着即将裸露的童心。

“您正进入国家公园,请自觉保护生态”。这里是武夷山通往桐木村的一个水坝,形似月牙故名月亮湾。尽管入冬,草木葳蕤、山石嶙峋,山水之美尽收眼底。山泉水难得,我试图坐在水中央的大石头上汲水烹茶。茶圣陆羽曾在《茶经》里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所谓“山水”,便是这自然山泉水。主人见状,对我言,“家里的水是上游水”,我好似发现了新大陆,即刻随她归家。上车前还请好友咔嚓了张“松涛听泉图”。

我们行驶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上,活泼泼的彩虹公路一直在前方引路,仰望横亘在眼前的巍峨巨嶂,由衷感叹大自然的磅礴与静谧,感念武夷人的智慧与真心。整整一个小时,山脉如同一条长龙匍匐逶迤,岭上松林叠叠,犹如龙鳞,我感觉自己像个龙王。

横跨在山谷两侧的索桥是通往桃源峪醉氧谷的必经之路,负氧离子含量全国之胜,离寄宿茶农家龙渡不远。山岭崎岖,尚有“只可肩挑步行”的石板小路。我与友拾阶而上,大山深处烟云缥缈,林麓深密,石阶上、树冠上挂满了青苔,颇有王维笔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之妙。须臾片刻,远处仿佛传来《高山》与《流水》,百米外的铁索桥上有一童子背着竹筐,抱着古琴大步向前,不知她是忙着去采桑还是去学琴?友说,“落雨了”,我方才缓过神来。

一盏茶功夫,已抵住处。主人邀我至方池品水,泉水澄澈。她告诉我,“这是源头活水”。我面颊贴着水面,吸了一口,“好甜”,再端详山峦,近乎于巅,吾欣欣然,原鸿渐所言是也。山里的云和松整天捉迷藏,每一朵茶花都孕着甜蜜与深情,小蜜蜂在花蕊里采酿花蜜。在这温暖的腹地,世间万物互不打扰,个个不亦乐乎,喝茶看花成了难以言说的福气。

借宿的斋房虽不是九曲溪边的隐求斋,也同“晨窗林影开,夜枕山泉响”如出一辙,更胜一筹的是此处可观云寻松,一片又一片;可对酌山花,杯杯复杯杯。多多,此不一而举。

翌日登山寻松,半山遇老鹰空中盘旋,声音辽远高阔,自由与勇敢令人钦佩。坐在铺满松针的山坡上,捡起松果,眺望这个人人爱茶的小村庄,我意识到:当你来到寂静无人的山谷里独坐时,会看到新的地平线。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就像是一种特权,是个无价之宝。重要的是,风云变幻莫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量,调动“茶有真香”的状态,如鹰之笃定,如松之有力。

鸡犬屋舍,渺在云汉。主人用竹节点燃石炉,邀我们围炉煮茶。原以为未用炭火候会不及,没想到竹枝烹石尽显从容。我们煮的茶是茶农家祖辈传下来,距今约三百年树龄的老树红茶。果然非同凡响,茶汤里包裹着春夏秋冬,沉淀着草木灵气,木质香浓郁,是清泉调和野山蜜的味道,醇厚甘甜。“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追溯着茶马古道,聆听着古老的传说,正体会着托尔斯泰所言的“幸福是一种不把人与大自然隔离开来的生活”。

“我可以到山上看看这些老树红茶吗?”“当然”。有幸拜访生长在桐木村山岭上的红茶古树,主人告诉我这是朱子岭。环顾四周,“声喧乱石中”,古树参天,石壁上铺满了青苔,一直延伸至树根,虬枝宛若游龙。我努力攀爬至最近的那棵,寻觅因何茶汤尾调如此甘醇?触其根、嗅其叶,历古今沧桑,恰似“朱母煮莲”之说,苦尽甘来。

笑指武夷山下

白云深处吾家

人在草木间,谓之“茶”,忘不了山间一草一木,下山再品,更是念兹在兹。山下遇明公,幸而结识梧桐院叶师。“九曲溪行尽,平川隐者居”,说的就是这里。叶师梧桐院生长在梯田式凤形茶园之上,像是抹茶千层蛋糕上的一团奶油,软糯糯的,或许是滋养了琴曲余韵的缘故吧。庭前有梧桐,可看云卷云舒,朝朝又暮暮。堂内余音绕梁,有一点点法式气质,又融通诸多东方美学,近百床古琴调和其间,天地中和,这种美是虚实相生的对比,是山水与灵性的平衡。

主人叶氏“余少好音声”,斫琴师也。古法造琴讲究“天桐地梓”。其实就是桐木做琴面,主发散以扬声;梓木做琴底,主收敛以聚声。叶师云古琴易做,佳音难得,一床好琴非岁月不可。此行虽未听及琴声,欣于听到心声,堂内音响传出的电影原声带,我听的欢快,欢快着雀跃,雀跃着感动,感动着幸福。置身梧桐院,品茗聆乐,和和之美已十分。“客心洗流水”,我忘了时辰,和一颗蓬勃的心。

梧桐院蕴含着博大的中国哲学审美,颠覆了我对古琴的认知,或者说传统文化的认知。古琴虽古,但很包容,俯仰之间,处处皆是深情,与主人相约白梅开时再次拜访。“惟知琴趣,贵得其真”,琴如此,人亦如此。

我们从九曲平川府又回到了一曲幔亭峰,寻找《武夷棹歌》所言的“奇绝”处。胜日临溪,从竹林间穿过小舟若干,竹篙声声,山川悠悠,舟上的人儿喜乐生焉。从前,人和舟亲近,如今很难体会到了,我想待到溪面泛起层层薄雾或是飘起雪花时,与一茶一壶、一笔一墨共泛舟九曲,感受唯美的中国山水情。

本以为追本溯源红茶的发源地已知足,殊不知乌龙茶的发源地也在武夷山。此前对武夷岩茶了解甚少,实地探访,方知奇绝。且不说“三坑两涧”核心产区,“岩骨花香”便足以窥见一斑了。我们离开天心永乐禅寺,沿着岩骨花香漫步道走进九龙窠深处,感觉到了岩的气韵,骨的力量。已而夕阳在山,国宝级六株母树大红袍屹立在岩壁上三百余年,静静聆听着山和水的对话。今我坐在亭廊中仰视她,感叹造物之神奇,自然之伟大。工作人员说,天暖时,生长大红袍的山崖上开遍野百合,岩壑幽香。好美的景致,野百合盛开在黄昏的山坡,我心向往之。

关于“大红袍”名字由来,有个诗意的传说:1385年明洪武年间,举子丁显在赶考路上中暑昏厥,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得救后中了状元。为报恩,状元以红袍披茶树,方有“大红袍”之名。虽是传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一曲水光石后藏古庵,始于晋朝,历经沧桑已千年。“止其所止,止观止念”,故名“止止庵”,遂访之。关于止之妙义,最大收获也。欣于所遇双株千年古梅,兴尽而返。

我和武夷山有个约定:待到梅花开时,再次拜访。

2023年12月31日

康妮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