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胜日寻芳五夫镇
2024-05-13 15:23:55 王小慧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子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用生动描绘了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象。趁着春日大好的时光,我们探访朱子故里--五夫镇。

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同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五夫镇至今还较完整保留有兴贤古街、兴贤书院、朱子社仓、朱子巷、紫阳楼、朱熹手植古樟等多处古文化遗址、遗迹。

轻轻叩响铺首门环,带着朝圣般虔诚,走进了千古名楼紫阳楼。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住了近50年。紫阳楼构筑风格庄重典雅,属于闽北歇山式建筑。一楹三进,面阔三间,前进为朱熹书斋及寝室,朱熹以父号取名,将寝室命名“韦斋”;后进为祖先堂,供奉着朱古僚、朱森、朱松等先祖;三进是客室,名曰为“晦堂”。中堂悬匾曰:紫阳书堂,表示不忘其祖籍徽洲婺源的紫阳之意。二层有女厅、芙室、蓉室等,住的是家里的女眷。紫阳楼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相传,千古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朱熹在塘边苦读时触动灵感,信手写就的。

紫阳楼门前有一棵百年古樟树,为朱子手植。据说这是朱子十五岁迁居五夫,第二年在紫阳楼门前种植的,至今已有870余年。百年古樟树根深叶茂,花开满树,相传树腹中还藏有灵芝。但凡村里的孩子考上大学,都要来祭拜神树,以感谢圣人的福佑。而那棵百年树灵芝,更给古樟树增添了神秘。从紫阳楼踏着鹅卵石小路往东走,可见一处清泉,号曰“朱子灵泉”,又称飞龙井,水清如镜、甘甜清爽,富含矿物质,当年朱熹在五夫求学授业时常饮此水。几百年来,灵泉井水一年四季泉涌不息,即使大旱之时,仍涌泉不涸,至今乡人仍以此泉为生活用水,泡茶品茗更要取此泉水,相传常饮此水能才思泉涌。

随后我们到了兴贤古街,一踏进古街,一股浓郁的宋代古风便扑面而来。当地讲解员介绍说,兴贤古街由籍溪坊、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紫阳坊、双溪坊六个街坊组成,每一个街坊之间都有牌坊当街而立,而古街的每一段斜立着跨巷的砖坊,刻有“崇东首善”“天地钟秀”“紫阳流风”之类的大字。古街上半段街道,主要是乡贤、绅士、学者、官宦世家的宅第,书院、家祠、牌坊杂在其间。下半段街道主要是商家、手工业者,间有少量豪富宅第,古建筑多有商业店面、手工业作坊、茶馆酒肆等。“三市街”代表着商业街,“过化处”意圣贤教化之地,一座牌坊将读书场所与喧嚣市井悄然隔开,可见,当时五夫人对读书人的敬畏。兴贤书院作为朱子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书院门楼屋檐顶上供奉着“状元、榜眼、探花”三顶乌纱帽,至今仍然清晰可见。朱子巷,原全长300米,现仅存138米,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当年朱子就是沿着这条小巷求学授业、走进仕途的。

轻踏在古色古香的长街上,听着讲解员徐徐的讲解,一路感受着朱子理学、宋风古韵、古朴民风,仿佛古镇千年的历史都沉淀在千余米长的兴贤古街上……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