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兴旺了,飞出去的鸟儿们归巢了,回乡的年轻人又为千年茶乡注入了新活力,他们学习传统技艺,不少人已成为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他们拥抱新生事物,电商直播、茶饮开发、茶旅融合,让武夷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现在武夷学院茶学专业的学生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茶农后代。他们不仅愿意传承父辈的行业,并且更加认同知识、科技的力量。在茶科技和茶文化的加持下,茶山变“金山”、茶叶变“金叶”的故事,在武夷山水间不断书写。一棵棵茶树,一个个茶园,一代代传承,铺就出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风清茶更浓 走进三月的燕子窠茶园,金黄的油菜花与嫩绿的茶树相互交织,绘就了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但2022年,燕子窠的茶农们站在这里却眉头紧锁,本该铺满茶园的油菜花,为何长得如此稀疏零落?这批油菜花种子是由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采购、免费发放给茶农播种的,属于生态茶园土壤环境优化项目,是哪里出了问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重大,武夷山市纪委监委在走访调研中听到问题反映后,随即展开调查。不到5元一斤的采购价格令人心生疑云,在梳理采购流程、追溯种子来源、细查运送车辆轨迹后,武夷山市纪委监委发现症结在种子质量验收环节:一边是中标方以次充好,未按要求提供种源;另一边是农业农村局在检测验收环节“走过场”,轻信中标方提供的报告。不合格的种子,就这样种进了茶园。 既要“把准脉”,也要“开好方”。种植季虽过,种下的油菜花难以补救,但问题追查和引以为鉴不能放松。武夷山市纪委监委在追责问责的同时,向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监察建议,要求强化种子采购监管。市农业农村局立行立改,修订种子采购监管流程,要求投标方提供检测合格报告;中标后,按1万公斤抽1个样标准抽样检查,交由专业机构检测,为种子质量装上“双保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南平市纪委监委便将“三茶”统筹发展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在南平市委巡察办指导下,武夷山市委涉茶专项巡察深入排查,从一粒种子到万亩茶山,监督执纪的力量守护着茶山的每一寸纯净。 茶香浸润的南平,也藏着茶农们的愁绪——有些茶叶开始滞销,巡察走访中,武夷山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听到的是相似叹息。想让茶香飘远,必须主动拥抱市场。2021年武夷山市服务期内科技特派员194人,但在茶产业领域占比仅21%,且大多在种植环节,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等鲜有指导。 听到茶农们的呼唤,武夷山市纪委监委一方面督促有关部门挑选全方位人才加入科特派队伍,谋划发展思路;另一方面督促有关部门开拓茶饮市场,延伸产业链,开发新茶饮、工业茶、茶点等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在纪委监委推动下,武夷山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加大涉茶领域科特派机制落实力度,截至2024年,武夷山市累计选派茶产业领域科技特派员281人次,占比升至56%,覆盖茶种质资源、生态种植、生产加工、衍生品开发、市场营销、茶文化,形成全产业链服务。同时,武夷山市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签订联建协议,让滞销茶化作千万订单,沿云端飘向远方。 聚焦责任落实的脚步在山水间从未停歇。绿意之下还隐藏着种种管理不规范问题,武夷山市纪委监委排查发现,148宗公有茶山,涉及面积19180.637亩,或失管欠缴,或到期未收回。面对这些问题,市纪委监委列出整改清单,推动管理单位对合同到期的茶山重新招租,并收缴拖欠租金,挽回329万余元集体经济损失。 拿黄柏村来说,该村坐拥茶山120亩,但村两委对村集体资产处置不够科学,以低廉价格整体打包出租茶山。武夷街道纪工委、监察组指导黄柏村分档分片承租,网上竞拍,让120亩茶山年租金翻5倍,升至299.2万元。村财化作村民医保后盾,笑容绽放在每位村民的脸庞。 清风拂过,滋养着每一寸土地。从推动整治违规开垦茶山,到巡察推进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从监督助力涉茶项目加速奔跑,到茶廉文化教育基地散发阵阵茶香,纪检监察机关的脚步深深烙印在这片青山绿水间,他们以茶为笔,以廉为墨,书写着“三茶”统筹发展的新篇章。 武夷山茶文化观光园内,众多游客齐聚品茗、欣赏斗茶表演。 袁仁荣/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