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当前正处于苗期,需注意施肥、定期除草,留意叶片是否出现虫孔。”盛夏时节,在浦城县官路乡官路村生态化种植示范基地,乡农技站站长邱国富正向薏米种植大户廖水生叮嘱近期管护重点。 “这几年种薏米,产量很稳,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我比去年多种了100亩左右。”廖水生说,种植薏米,不仅有县乡农技干部指导,省农科院在种植技术、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他有信心把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 浦城薏米有着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以粒大、洁白、质佳备受好评,是福建省名特优农产品,2008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官路乡作为浦城薏米的核心产区,独特的土壤土质和区域气候小环境,为薏米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乡薏米种植面积占全县90%以上,2024年达8300亩,年产薏米谷超1600吨,产值3200万元。 近年来,浦城县成立了薏米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和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农业农村、财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力量,全方位推动产业前行。在政策的支持下,官路乡的薏米种植户能享受20元/亩的保险,持续对连片种植薏米10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给予100元/亩的补助,种植户的底气更足了。 “依托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我们还争取到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浦薏6号’的提纯复壮与示范推广项目,确保种源优质。”官路乡党委副书记叶涛介绍,以“提单产、提品质”为目标,按照每亩补贴2400元的标准,在官路乡整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机耕道、灌渠,推广机械化栽培和“绿肥+”技术。 好的薏米,还需好的加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官路乡依托自身优势,着力推进薏米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不断拉长薏米产业链条,全力增强其应用价值与文化影响力。目前,全乡拥有薏米专业合作社1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家。 “从最初的简单晾晒、脱壳,到如今开发出薏米酒、薏米粽、薏苡仁油胶囊等多种深加工产品,我们乡的薏米加工产业不断升级,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叶涛介绍,全乡目前已拥有薏米酒生产作坊15家,薏米酒企业1家,年产薏米酒400余吨;全县发展薏米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20多个,其中获得“浦城薏米”地理标志使用权的有“仙芝楼”“木樨园”“三叶食品”等7家经营主体,加工产值较传统销售翻了几番,曾经的“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价值,浦城县利用“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资金扶持官路乡建设薏米康养小镇,配套建设闽浙赣省际边贸薏米交易市场等。“薏米交易市场目前已完工,验收后将投入使用。”官路乡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周翔说,市场内设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检测中心、直播中心、薏米文创体验中心等,解决薏米品质保障及供销难的问题。附近的官路薏米商贸一条街庭院经济项目也已完工,为薏米及其产品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交易的场所,使官路薏米康养小镇功能更完善、业态更丰富。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浦城县官路乡薏米酒商业窖藏综合体、官路乡薏米产业观光园、浦城县薏米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薏米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叶涛说。(曹歆雨 程张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