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办红白喜事,开销很大。现在按照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章程来办,大伙儿不攀比,减轻了负担。”7月28日,延平区坑布村村民康华文指着村委会墙上的红白理事会章程告诉记者。 在南平,这样的新风尚正悄然改变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式。我市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通过深挖朱子文化、黄峭文化等资源,创新推出“文明积分”等制度,构建起“文化引领、机制创新、阵地深耕、多元共治”四位一体的文明乡风体系。 文化引领,赋能文明乡风 在“朱子国学课”上,孩子们通过学习朱子经典著作,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乡村春晚”中,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展现乡村文化活力; 在“朱子婚礼”上,新人们通过传统婚礼仪式,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 近年来,南平市委文明办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新形式推动文明乡风工作。通过结合朱子文化、黄峭文化等本土文化元素,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传播文明新风。 盛夏时节,走进建阳区将口镇松柏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山清水秀,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生动有趣的朱子文化墙更是散发着独特的文化芳香,朱子文化在这里深深扎根并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强大动力。 松柏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梳理有关朱子与松柏村的史料,绘制于村部文化长廊。这些文化展示不仅让朱子文化“活”起来,也成为村民们自我教育、提升文明素养的生动教材:村民们在日常休闲漫步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朱子文化的熏陶,从而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 文化力量润物无声,传统智慧赋能新风。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村以朱子文化为引领,通过国学课堂传颂“重德轻财”的治家之道,推出“朱子婚礼”,在文化传承中倡导婚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延平区炉下镇斜溪社区村巧妙转化李侗文化精髓,将“崇俭尚德”的理学思想融入墙体彩绘和龙舟竞渡等民俗活动,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自己住得舒服,还能得到积分兑换生活物品,既有‘面子’,又得实惠。”近日,邵武市卫闽镇卫闽村村民陈大爷开心地说。2019年以来,卫闽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积分制”工作法,将村规民约细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文明新风指标,将“积分”转化成“弘扬新风正气、培育文明乡风”的动力源泉。 这是南平市创新推出“文明积分”制度的一个缩影,该制度将文明乡风、环境整治、公益活动等纳入积分项目,建立群众文明档案,并设置了“爱心超市”,群众可以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自实行“积分制”工作以来,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了,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目前,全市共有1465个村设立“文明积分”,这一举措有效引导了村民自觉践行文明乡风,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如今,闽北大地处处吹拂文明新风。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爱种花木的陈子满用评上星级文明户得到的10个积分,换来了苗木,不过,这次他不种在家里。“我打算把用积分换的树,种在农耕广场,把广场搞得更漂亮。”老陈说。 阵地深耕,筑牢文明根基 “今天的活动办得特别好,既能体验传统民俗,又能感受现代科技。”5月27日下午,南平市“粽香传情·乐韵承新——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活动在武夷山举行,市民陈女士展示着刚做好的艾草香囊兴奋地说,“更让我们自豪的是,武夷山刚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对我们城市文明建设最好的肯定。” 近年来,南平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积极打造“家门口的实践点”,依托“吃茶话事”点、廊桥、文化广场等场所,组织志愿者、村干部开展殡葬文明乡风政策宣讲,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各地创新举措,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设立红黑榜、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尚。 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实践中,南平各地深耕地域文化沃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新风培育模式:政和县澄源乡结合特色资源优势,依托“小红军”宣讲团,用方言土语宣讲文明乡风政策,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光泽县杭川镇打造“互联网+文明实践”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文明新风宣传,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松溪县源尾村创新“相约二八”机制,每月28日组织党员群众共议文明乡风,推动殡葬改革落地见效;浦城县富岭镇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品味端午,传承文明”“花灯邀明月,诗词伴中秋”等文化惠民活动…… 多元共治,协同联动破题 为构建文明乡风工作的长效机制,南平市委文明办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多部门协同治理,探索建立城乡文明结对、共建帮扶机制、融合发展共促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格局。 松溪县出台《文明治丧告知书》,明确宴请桌数不超过20桌、礼金上限不超过600元的刚性约束;邵武市龙斗村引入春暖社工团队,通过“美丽庭院”创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打造了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样本…… 在深化文明乡风治理实践中,南平市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顺昌县元坑镇谟武村创新运用“四榜”机制,将孝老爱亲作为村规民约的核心内容,通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子”等身边榜样,让群众学有标杆、做有示范。这些可亲可学的“好样榜”典型,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村民心田,带动全村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建瓯市龙村乡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干部率先签订《文明乡风承诺书》,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陋习禁办”的郑重承诺,为群众树起文明乡风的鲜明旗帜。 “站在新起点上,南平市将通过持续挖掘文化富矿、完善激励机制、强化阵地建设,继续以更高标准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长效化,让文明乡风成为亮丽的风景线。”南平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郑可 通讯员 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