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武夷山杂志
夏荷入心
2016-09-23 16:05:44  来源:  责任编辑:陈倩  

刚入夏,却已暑气难耐,又逢五夫莲花盛开当时,便与友人相约,携茶备器前往朱子故里五夫。

许是莲花也不愿辜负我们的雅兴,还未进入五夫境内,便见零星的莲田里莲花摇曳生姿,绿叶中,抖擞着几株莲蓬。一路穿过木板铺就的赏莲栈道,曲折迂回,信步游赏的是这一池香莲碧水。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是墨绿的莲叶,莲花或盛放,或含苞,或已凋落二三瓣在水面玉盘上。“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史料上没有记载朱熹到五夫是什么季节,但是无论春夏秋冬,他行走在五夫的路上,总要和她相遇。她就是五夫白莲。当年朱熹在五夫读书时,就有祝夫人“煮莲教子”的传说。想必便是用这塘中的莲子煮成。五夫的莲塘因有朱熹的那首“半亩方塘一鉴开” 和厚重朱子理学文化积淀,而显得颇具风格。

趁着阳光正好,清扫,布席。娇红欲滴的莲花瓣,绽放在海青色的席布上,配着白瓷杯盏,素朴而庄严。让人想起四句佛家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念一清净,处处莲花开。”

濯杯、取茶、闻香、注水、出茶。

第一泡是桐木关野生红茶。汤色红亮透明,丝毫不逊荷莲。水中香气绵糯馥郁,先是烘焙工艺带来的熏香味,呈现为明显的桂圆干香,其次是山场展现的茶香,是一种带着草本气息的果香;最后是花香,淡淡的花朵蜜香涤荡在口腔中,回韵悠长。茶的回甘清甜且持久,越往后冲泡,茶里的香气渐渐退去,但自然的甘甜感却越发明显。

第二泡雀舌,香气雅正幽长,滋味清脆不失质梗,对饮三两杯,早已两颊生津,回味无穷满怀都是林木清气,令人生出山野之想。如在盛夏的山林里遇见一眼清泉,令人欢喜不已。

日头渐升起,便收起茶席移步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紫阳楼白墙乌瓦,看上去清爽宜人。楼前是半亩方塘,楼后是青翠竹林,空气清新,让人心生快意。朱熹从15 岁起在紫阳楼定居,住了近50 年。传说,那首《观书有感》是朱熹在塘边苦读时,触动灵感,信手写就的。从紫阳楼往东,沿鹅卵石路,不久便见一处清泉,本地人说这是“灵泉”,据说是当年朱熹所起,他在五夫求学授业时常饮此水,“傍崖寒冽一泓泉”。弯腰捧饮,应是与当年一样清冽甘甜。于是呼朋唤友,取这灵泉水煎茶。

“花鸟间,青白石,绿鲜苍苔”“亭台楼阁,小窗幽记”,便是古人茶诗里的意境吧。古木下有一方露台,鹅卵石垒成,高出路面一米。席地而坐,近处小树风吹摇曳,半亩方塘尽收眼底,眼及之处尽是塘荷风姿绰约。

午后的阳光穿透树叶的缝隙,斑驳的影子落在茶席上,人自然而然地隐藏在这柔和的光影之中,一切都变得如此静谧、惬意。友人执箫一柄,箫声起处,花开花落无声息。昨夜窨好的茶竟不忍取出,依旧藏在花苞中,插在盛了清水的陶罐里。花苞最外层还未褪去青绿色,与席上的那枝正值花期的莲相比,淡雅清新。一层层、小心轻柔地掰开粉白色的花瓣,露出一个小口,便可看见里面窨了一夜的白鸡冠和莲心。茶已吸附一夜的莲香,浸润一宿的清净。原来,竟真有这样美好的莲心茶。竹制茶导轻轻将其拨落在竹节茶荷中,此中是茶香、还是荷香?欲辨之时,竟已忘言。

半晌,有茶香飘过,才恍然想起瓯中的莲心茶已然出味。邂逅这泡含苞莲朵中窨制出的“莲心茶”,有莲心淡淡的微苦,白鸡冠的玉米须香,还有若有若无的莲香。闭目细品时,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那一池的碧叶与莲花。

于清丽隽秀的院中,闻着周遭树叶清香,听着漫山虫鸣鸟叫,喝着灵泉莲心茶,与茶相伴是红尘最美的修行,神仙境界,不过如此。

世界之小,诚如“半亩方塘”,一场茶事而已。

世界之大,正是“天光云影”,映照得如此透彻。

□ 叶超/ 文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