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万里茶道
一家三代和万里茶道驿站的百年变迁
2017-07-03 09:50:5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最近几年,由于蒙古国经济不景气,跨国务工人员减少,曾经红火的二连口岸陷入了萧条。“到后来,每天发往蒙古国的客车只有5、6节车厢,票常常卖不完,有时候工作人员比乘客还多。”

从去年开始,背着大背包的乘客令车站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不过他们大多数不是务工者,而是旅行者,二连火车站的客运对象,从原来的务工流拓展到游客流。作为万里茶道上的国际驿站,二连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迎来了新的转机。

今年4月21日,杨洁和同事们在二连火车站接到了首列“口岸号”旅游专列。从呼和浩特出发开往扎门乌德的“口岸号”国际铁路旅游列车与其他旅游专列最大的不同,是被正式纳入铁路运行图,实现常态化开行。

呼和浩特铁路局旅广公司负责人曹臣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口岸号只到扎门乌德,但是未来会延伸到乌兰巴托和伊尔库茨克。只需要买一张火车票,就能跟我们踏上跨国旅行的列车。”

国际旅游列车的开通,为二连这个沉寂多年的边塞驿站注入了新鲜的发展动能。当去二连的边塞旅行常态化,当二连不再单纯依靠务工流和探亲流来发展客运时,相信同一片星空下的杨洁,会忙碌得更加开心。

守护中欧班列越走越远

在小妹杨洁开始工作的两年前,二哥杨雨率先追随着父亲杨启成的步伐,进入铁路行业工作。当年在站台上追着火车跑的小男孩,穿上铁路制服,成了二连火车站货运车间的一名工人。

中国境内的铁轨是国际标准轨,而俄罗斯和蒙古国使用的是宽轨,国际班列入境时,要在二连车站进行换装作业。刚开始工作的杨雨,就在货运车间负责换装作业。看着吊车将俄罗斯的原木、蒙古国的铁矿石、一列列的集装箱从宽轨列车换装到标准轨列车,杨雨感到心潮澎湃。“感觉我们在做一件大事,没有我们的换装工作,国内和俄蒙就无法顺利地进行货物运输。”

这股激动劲,随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开始慢慢减退。“上世纪80年代二连火车站的货运量太小了,一年只有不到200万吨,每天有劲都没处使。”

杨雨这种有劲没处使的状态,没有持续太久。1992年,随着边地贸易的兴起,二连火车站的货运量开始节节攀升。国内的建材、日用品、电子产品通过二连口岸远销国外,俄蒙的木材、铁矿石、原煤、石油沿着铁路线被运往二连浩特,再转运至全国各地。

“平均每两天就有一趟集装箱班列回国,集装箱不再是整车换装,而是落地换装。”杨雨告诉记者,边地贸易兴起之前,进口的大宗货物多为国家贸易,入境前已经安排好了运输目的地,所以整车换装前往目的地;边地贸易兴起后,企业个人的货主增多,货物运到二连浩特后,需要就地分销,先落地待找到买家后再装车运走。

随着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杨雨和同事们的换装工作更繁重了。今年截至4月20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85.93万吨,比1984年全年还要多。今年以来,经由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已达91列,是去年同期的3倍。中欧班列的换装要求十分严格,每趟班列在二连火车站仅停留6个小时。龙门吊、汽车吊、装卸机,各种装卸设备齐上阵,保证在这6个小时内完成货物换装与“一关两检”。

“没有火车,就没有二连浩特,没有火车,也就没有现在的我。”工作了34年的杨雨说道。“在这个站台上,我看到了越来越频繁的班列,装载着越来越多的集装箱,往返于国门内外。我要像我父亲一样,守护更多的中欧班列安全往返二连浩特。”

守护铁路安全通行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交到了杨家第三代人手上。杨雨大哥的女儿在铁路客运部门工作,大妹的儿子从事铁路基建作业,三弟的儿子负责线路的维修保养。从小听着爷爷的铁路故事长大的孩子们,现在去到了故事中出现的一个个车站,在那里挑起了长辈们曾肩负的责任。

往昔胡马驰骋地,今朝口岸巍然立

背靠苍茫草原,面向西伯利亚大地,二连浩特自古就是中原地区和漠北草原交流的驿站。元朝在此地设立“玉龙栈”,成为草原丝绸之路北线的驿站。清嘉庆二十五年设“伊林驿站”,光绪十五年,清政府架通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电话线,又设电报局,这个地方终于成了地图上的一个小点,得名为“二连”,意为“斑斓”。

古道悠悠韵尚留,驼铃声声过荒丘。晚清年间,晋商南进武夷山,运送着大批武夷清茶,途经二连,直达库伦、恰克图,打通“万里茶道”。半个多世纪后,1956年1月3日,中蒙苏铁路开始联运,曾经的茶叶驿站二连浩特在滚滚车轮的推动下,开始了新生。

二连浩特被称为“火车拉出来的城市”,铁路的修建推动了城市的兴起。“1956年二连镇刚成立的时候,只有8000多人,其中一半是铁路职工和家属。”杨启成回忆道。

滚滚的车轮,为二连浩特带来扎根在此的铁路职工、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活物资,也带来发展的机遇。二连浩特作为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201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

在二连的街头,常见俄式“嘎斯”汽车,车厢内塞满了各种货物,只有驾驶位留出小小的空间。这些“嘎斯”汽车来自二连浩特北方4.5公里的蒙古国城市扎门乌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蒙古商人来到二连浩特做生意。

这边有到中国做生意的蒙古商人,那边有到蒙古国种地的中国农民。二连浩特市金古源粮油公司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和达尔罕周围租种了16万亩土地,中国农民赴蒙古国种植油菜、小麦、亚麻、葵花,年产量有1万多吨。农作物收割后,运回国内工厂进行加工,生产的粮食制品大部分在国内出售,也有一部分销往俄罗斯、蒙古国。

“在蒙古国种地成本低多了,在中国一亩地的年租金400元至500元,蒙古国一亩地的年租金只有10元。随着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粮食产品的运输更加高效便捷了。”金古源粮油公司副总经理景朝阳告诉记者。

悠悠驼队变成中欧班列,武夷清茶变成建材和电子产品,晋商家族变成大企业与游客,百年驿站二连浩特见证了这条商道上的无数变迁,现在又重新迎来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