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武夷山资讯
义务讲解员张珍秀的红色情愫
2017-11-07 10:54:59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红色文化的继承者革命精神的传播人

张珍秀的丈夫是缅甸归侨,住在星村镇梨源村华侨农场。平时,张珍秀因工作需要,与丈夫分居,只有周末到梨源华侨农场与他相聚。

大安村支书江秀萍的记忆里,自1996年,张珍秀担任大安村革命历史讲解员伊始,只要村里来了游客,接到通知后,张珍秀都会从梨源赶回大安。要知道,这段路需换乘三次,花小半天时间,一趟下来,光车费就要17块钱。

“这么多年来,她没有向组织报销过一分钱。还记得她当讲解员的第五年,春节前夕,村里召开表彰会,当时的村支书亲手把100元递给她,她还不要。这是张老师当讲解员那么多年,唯一收过的钱。”江秀萍感慨万千。

张珍秀的讲解,很能打动人心,是因为她到了实地,看过没有硝烟的战火,站在人前,了解到了老区的真实情况。

有一次,张珍秀来到革命烈士汪林兴的家乡——上梅乡厅下村岩后自然村。当时,村民对埋在市区列宁公园的六个烈士,把汪林兴排在最后非常不满,按中国人的传统,总是贡献最小的名字才排到最后。说到家乡英雄时,大伙儿都羞于启齿。对武夷山革命史有较深研究的张珍秀向村民讲述了六烈士牺牲的时间和他们的贡献,告诉村民这六烈士是按照他们牺牲的先后排序的,汪林兴是最后一个牺牲,所以名字排在最后。村民们沉积已久的郁闷,终于释怀。当天中午,当地村民邀请她讲汪林兴的故事,而张珍秀也从村里的老人家口中获得了更鲜活的素材。

10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位退休的南下女干部到大安村走访。她和陪她出行的孙子,参观了大安革命历史陈列馆和革命遗迹。退休女干部在与张珍秀交谈中,发现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她,越谈就越投缘。

在去瞻仰闽北革命烈士纪念塔时,已是老奶奶的女干部,只让张珍秀一人陪着,回忆起烽火年代的往事,她与张珍秀一起静静地注视着纪念塔。一个小时后她们从闽北革命烈士纪念塔山上下来,孙子上前问老人:“奶奶你们怎么在那待了这么久?天气热,可别中暑了。”老人说:“你不懂,我和张老师看到了你没有看到的东西。”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