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罗小平:文化与文明
2018-01-26 10:22:38  来源:中国朱子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精义入神”出自《易经》,指的是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而读书是“精义入神”的重要方法。无论是孔子创立的儒学还是朱熹等理学家创立的新儒学,都把读书学习看成是学养的基础。《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更重要的是儒家和理学家都强调治人先修己,也就“古之学者为已”。(《论语?宪问》)这个“为己”不是指物质上的,而是指精神上的,就是通过读书,增加学识、涵养道德,在个人修为的基础上推己及人,推动社会文明进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为建设文明社会提供了滋养,两千多年来,这句极具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了人们孜孜以求名言。《大学》不仅为人们提出远大的奋斗目标,而且提出了“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修身方法。

“精义入神”是说要把心融入到书中,做到口到、眼到、心到。道南学派的理学家重视这一读书方法,因为“世间事无大无小,皆有道理”(《语类》卷一百一十八《朱子十五》,第2852页),所以读书要精读细读、熟读精思、仔细玩味。朱熹有许多名言,如“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同上,卷十《学四》,第165页)又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同上,第167页) “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 。(同上,第162页)

圣贤语录中包含着义理,读书需要穷理,所以务必穷究、沉潜思索、仔细玩索,才能栽培义理、灌溉义理。朱熹说:“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同上)“读书之法,须识得大义,得他滋味”。(同上,卷一百四《朱子一》,第2612页)“读书着意玩味,方见得义理从文字中迸出。”(同上,卷十《学四》,第172页)他举吃饭食饮的例子说:“读书,须是穷究道理彻底。如人之食,嚼得烂,方可嚥下,然后有补。”(同上,第163页)“正如喫馒头,只撮个尖处,不喫下面馅子,许多滋味都不见。(同上,卷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第2820页)读书要切己体认,义理灌溉胸腹,才能摒弃鄙陋之见,他说:“如今读书,须是加沈潜之功,将义理去浇灌胸腹,渐渐荡涤去那许多浅近鄙陋之见,方会见识高明。”(同上,卷一百四《朱子一》,第2613页)朱熹反对看书圄囵吞枣、不求甚解,他说:“书不可只就皮肤上看,事亦不可只就皮肤上理会”。(同上,卷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第2817页)“某旧时看文字,一向看去,一看数卷,全不曾得子细;于义理之文亦然,极为病。”(同上,卷一百四《朱子一》,第2611页)读书明理,明理行善,知道在生活日用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知道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朱熹说:“善,须真见得是善,方始决然必做;恶,须真见得是恶,方始决然必不做”。(同上,卷一百一十七《朱子十四》,第2815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文化传媒的大量运用,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便利,但就目前而言,文化没有克服杨时针贬的“口耳诵数之学”(《宋元学案》卷二十五《龟山学案》)的弊端。学是学了,但没有往心里去,没有涵泳品味,更没有精义入神。朱子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传播朱子文化不仅要学,更要品味玩索、温寻涵泳、精义入神,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文明自觉。

2、躬身践履,化民成俗。躬身践履、整齐风俗是朱子文化的重要内容。理学家认为学者须书上玩味义理,身上体验义理,行上贯彻义理,实现上下通达,学以致用,完善人生,服务社会。

朱子文化不是拿来“唱”的,诗歌、舞蹈、影视、文章只是宣传朱子文化的表现形式,目的是通过宣传,涵养心性、知类通达、化民易俗。天地万物,人间世事,纷繁复杂,有善恶、是非,也有美丑、邪正、曲直,人们须于事事物物中躬身践履,知美恶、明是非,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