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罗小平:文化与文明
2018-01-26 10:22:38  来源:中国朱子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朱子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闽北的文化品牌,但这个品牌只是历史上留下的文化积淀,不是今天人文精神塑造的品牌。换名话说,就是朱子文化还没有成为改造心性、回归天命之性的品牌。

笔者不反对让朱子文化走出闽北(李子《朱熹必须走出闽北——如何打造和利用朱子文化》),《闽北日报》2012年10月30日),问题是以怎样的形象走出闽北。朱子学是一部完整、全面的哲学思想体系,我们的责任不是停留朱熹在闽北“琴书四十载”的荣誉感当中,因为明代河津朱子学者薛瑄说过:“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卷二八二《儒林一》)而是要思考如何让理学思想发扬光大,如何让理学思想促进社会文明,如何让理学思想促进社会进步,让文化寻根者感受朱子文化惠泽近千年的闽北当今的环境风貌和人文风貌。朱子学既然是做人做事的学问,就不仅是闽北文化的品牌,而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但这个品牌只是文化品牌,不是文明品牌。要使朱子文化走向世界,必须把朱子文化资源转化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利用,才能彰显朱子学“东亚文明”、“后孔主义”的历史地位。

朱子文化历史上的传播不是作用,而是影响,影响不能替代作用,不能替代价值。发挥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才是文化的应有之义。笔者认为,作为朱子学的重要发源地的闽北,应当在“修己”上下工夫,就是在闽北的范围内塑造朱子文化的人文景象:(1)加大朱子文化的宣传力度。朱子文化活动开展了二三十多年,但南平至今很多人不知道朱子文化。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术成果转化实现利用存在滞碍,朱子文化只在学者中流传,声音没有传出讲坛。另一方面朱子文化书刊杂志是紧缺品。朱子文化的研究成果诸多,但流传不广;《朱子文化》杂志创刊7年多,已出版42期,但机关单位、学校难见踪影。朱子文化要走出闽北,必须在闽北地方深入人心,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和宣传栏广泛宣传,在人们心中多加灌溉,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行为自觉、文明自觉。

(2)加大劝勉惩戒力度。崇尚文明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但人心各面,总有少数人置若罔闻,甚至违背公信良俗、泯灭良知,特别是在道德滑落、人心不古的今天,必须有一套劝勉惩戒制度。责、权、利是一个职能部门管理运作的基本方式,但一直以来,我们的城市文明是环卫工人在风雨烈日下扫出来的,而环卫部门只有扫的职责,没有监督的权力,导致前面扫后面丢,甚至从空中当着环卫工人的头上丢垃圾的怪象。应当借鉴台湾的城市管理办法,赋予环卫部门的执法权,管住人的口和手,就管住了城市文明的一半。近期组建的文明志愿者应在街头巷尾劝导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违者给予相应处罚。环境管理部门要强加对环境的监察,对乱倒垃圾、养宠物扰民等丑陋现象给予曝光。一处文化景点暗藏杀机谁都无法相信,但这却是事实。对乱倒垃圾造成人身伤害的应依法严惩。去年12月中旬,笔者在武夷山兰汤桥下著名景点朱子渡发现河岸堆满垃圾和成堆啤酒瓶及玻璃碎片。今年6月16日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再次来到此地,发现几个赤身哭喊的儿童窜出岸边树丛,问其缘故才知一个12岁男孩膝盖被划破一道一两公分的口子,鲜血直流。玻璃无异于尖刀利器,这里的商家或居民十分清楚此举的危害却有意为之。这些制造杀机的人丧尽天良,与朱熹笔下头横着长的动物同类。道德滑落到如此地步的今天,潜移默化的教育来不及让人们避免面临伤害,必须先强调限制、禁止的行为,然后再细说原因,否则将有更多人遭殃。文化工作者的理学研究也应结合现实,既玩索古人思想,又体察今日现实,抨击丑陋行为,引导人们存善、向善、行善,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

总之,文化与文明是社会建设的体现,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才能有效摒除积弊。朱子文化的践履观是倡明义理、敦促向善、整齐风俗、践履文明的文化资源,闽北作为朱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应当在促进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率先垂范,发挥朱子文化的引领作用。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