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作家写武夷】张建光:朱子五辨
2018-04-03 15:10:13  来源:武夷微发布  责任编辑:王江江  

可敬与可亲

朱子身前身后遭受人身攻击无数。“庆元党禁”的“十大罪行”“二刻拍案惊奇”严刑拷问妓女严蕊,民间传说中与狐狸精的恋情,等等,千方百计将其污名化。这些言论和描写都与实不符,与理不通,稍懂文史和道理的正直人都不会相信。更多的议论却是朱子可敬不可亲的形象。

朱子不是“伪道学家”,也不是“冬烘先生”。他首先是饮食男女,然后才是圣人君子。我们可以看看他的为官、为人、为友和为文。

为官,朱子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他把《左传》中的“视民如伤”作为从政的座右铭。所任之处,呼吁朝廷减免税负,组织赈粜救灾。他创立了“五夫社仓”的做法,确保民众免除饥饿:即设立社仓储粮,青黄不接时,将社仓之粮借给农民,收成时连本带息收回,遇灾年则轻息或免息支持灾民。按现今说法,就是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立一道社会保障。朱子还十分注重教化,匡正社会风气。他扩充官学,兴办书院。知南康军任上,在旧址上重新修建了白鹿洞书院;知潭州重修了岳麓书院。他还为书院拟定学规、讲义,并亲自为学子授课解惑。他还把新儒学的理论大众化、风俗化和家庭化,撰写《小学》《童蒙须知》《家礼》《家训》和“四本”,朱子文化成为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民众圣经”。

为人,朱子刚正不阿,人格高尚。他嫉恶如仇,对时任台州知州唐仲友利用灾害谋取私利怒不可遏,不顾其与当朝宰相姻亲的关系,“六劾唐仲友”,将其拉下马,自己也落得个辞官返回武夷山。他淡薄官场,朝廷委任实职17次,到任仅6次,一生请辞64次。他曾表白“绝意仕途,以继二程绝学为己任,奋发读书著述,传道授业”,全身心投入中华文化薪火传承。虽然命运多舛,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去世前又遭“庆元党禁”迫害,但他初心始终不改,执着于真理的追求,一生著作等身,文集有26部140卷,字数有800万字。与他有关的书院多达64所。兴建“武夷书院”时,时任福建安抚使赵汝愚责令武夷县令官资助修,朱子却断然拒绝,回信称如果这样,“于义既不可,于事亦不便”,亲率弟子“具畚锹,集瓦木”,自力更生营建。女儿因家贫用葱汤麦饭招待父亲感到不安,朱子饭后给女儿留了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补饥。莫道此中滋味少,村前还有未炊时。”

为友,他情真意笃,志同道合。举凡士子儒生、骚人墨客、羽士释子、三教九流、巫医百工、田夫野老都有他的朋友,不少与他情投意深。可以传为佳话的是朱子与陆游、辛弃疾之间的友谊。三人都力主抗金,一心爱国,先后都任过武夷山下冲佑观提举,胸中都有济世致用之才,笔下都有锦绣文章。平时相互唱酬,砥砺志向,嘘寒问暖,照应关心。朱子千里送武夷纸被给陆游,辛弃疾从他乡给朱子寄来贺寿诗歌。朱子去世后,辛氏不顾“谈理色变”白色恐怖,亲往吊唁送行,哭之曰:“所不朽者,垂百世名。孰谓生死,凛凛犹生”。垂垂老矣的放翁写下悲痛祭文:“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髦,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为文,他生动活泼,灵山秀水。朱子多才,琴诗书画无不精通。钱穆大师曾感慨:“朱子倘不入道学儒林,亦当在文苑中占一席地,大贤能事,固是无所不用其极也”。他一生创作各类散文游记2777篇,创作诗歌1167首。尤其他的诗歌成就深得历代大家和百姓的喜爱。他写春日,“万紫千红总是春”;他状秀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咏梅,自况多情刘郎;他描海棠,“忽惊花屿红”;童心大发时,“书册埋头无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兴之所来日,也曾“酒笑红裙醉,诗惭杂佩酬”。至于那组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早已成为武夷山最早、最佳的导游词。他注解的《诗经》,钱钟书认为是从汉至清中最好的“尊本文而不外鹜,谨严以胜汉人旧解”。他的书法“萧敬简远,古淡平和”,具有汉魏风骨,又能独出己意。

朱子极具生命气象,可敬可亲,温润如玉。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