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朱子理学传人”黄榦
2018-05-17 08:57: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黄榦,字直卿,号勉斋,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生于闽之长乐县十二都青山村,徙居福州东门外,史称“朱子理学第一传人”。

廉吏之后 家世清贫

《长乐县志·名臣》有载:(黄榦父)黄瑀,字德藻,绍兴八年(1136)进士,补饶州(今江西上饶)司户参军,任官永春知县,漳州知府,监察御史,江南东路提点刑狱、转运副使等。(黄榦兄)黄东,字仁卿,任官吉州(今江西吉安)万安知县,抚州乐安知县,“卒于郡学官舍,贫不能殓”。僚属捐款,为其收殓,将棺椁运回故里。黄瑀、黄东“刻苦自力,清贫爱民”。乡人谓之:“父子双清”。

《宋史》载:黄榦,自幼聪颖,志趣高远。淳熙二年(1175),其兄黄东任职吉州,黄榦从行,结识了名士刘清之(字子澄),刘奇其才,书荐朱熹(以下称朱子),令黄榦从学朱子。

从学朱子,缔结良缘

淳熙三年(1176),黄榦抵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镇,拜谒朱子,因朱子差管武夷冲佑观,黄榦在五夫等候数日,行师徒大礼后,黄榦便随朱子通宵达旦苦读精研,不久,黄榦与学兄蔡元定、吕祖谦论学,以“所闻与朱熹相质证”,朱子十分满意,黄榦成为了朱子的高足,朱子亦对黄榦寄予厚望。

淳熙九年(1182),朱子以仲女(二女朱兑)许配黄榦,并在五夫镇紫阳楼为其完婚,黄榦成了朱子的快婿。

绍熙三年(1192),朱子于建阳三桂里考亭修筑新居,举家离开了寓居了四十余年的崇安五夫,乔迁建阳考亭。此时,黄榦亦在朱子的新居附近结庐而居。朱子在建阳“竹林精舍”讲学时,遣书黄榦:“他时便请直卿(黄榦字)代为讲席。”黄榦便经常在“竹林精舍”代朱子讲学。

庆元二年(1196),朱子提倡的理学,被朝廷指斥为“伪学”,朱子也被罢祠落职,黄榦不为所动,仍然讲学不辍,并在建阳潭溪筑“潭溪精舍”为讲学著述之地,亦为朱子往来于武夷云谷与建阳考亭之间的憇息之地。

庆元六年(1200),朱子病重期间,手书黄榦:“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命黄榦收集《礼书》底本,补辑成书。朱子病逝后,黄榦为朱子持心丧三年(守孝),为朱子补辑《礼书》,其中《表》、《祭》两篇为黄榦编写。

清贫自守,为官廉洁

朱子病逝前,早在宁宗即位时(1195),朱子就遣黄榦奉表行在,补迪功郎,监台州酒务。朱子病逝后,黄榦调监嘉兴府石门酒库。嘉定初,先后历官江西临川县令,新淦县令,知湖北汉阳府,安徽安庆府等。黄榦步入官场后,面对外族入侵及南宋国弱,朝廷腐败的社会现实,主战反和,致力社会改革,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嘉定八年(1215),黄榦知湖北汉阳府,时值大旱,颗粒无收,百姓饥食 “观音土”,饿剥树皮充饥,然而,监司却不闻不问,黄榦力筹赈灾米7万余石,粜给灾民,同时,还收留外乡流民数千人,发仓以赈灾,汉阳万民深感其德。

嘉定十年(1217),黄榦知安徽安庆府,彼时,安庆乃抗金前线,军事要冲,却无城廓,金兵攻破周边城邑,直逼安庆,百姓震惊。

黄榦连番上奏朝廷,恳请修筑城墙,而朝廷迟迟不予批复,黄榦顶着各方压力,不坐等朝廷批复,千方百计动员安庆军民,同心协力共筑城墙,并身先士卒,亲临指挥,每日五更坐堂,督查施工进度。经数月奋战,安庆城墙巍然屹立。

两年后,金兵南下,大举进犯。两淮一带州县纷纷沦陷,惟安庆安然无恙。同时,历年两淮洪水泛滥,百姓无一受损。安庆百姓为感念黄榦修筑城墙之功德,赞曰:“不残于冠,不蹈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嘉定十一年(1218),黄榦辞安庆职,入江西庐山与其友李峰,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此后,朝廷数次改任,黄榦均以衰病而谢辞。次年,黄榦回建阳后,回福州专事朱子理学讲学。

黄榦为官刚直不阿,清贫自守,对朝廷腐败,君昏臣奸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屡屡上书朝廷,揭露权奸:“以边备之弛,日益于前,而总伶远使,被邀至玉麟赏牡丹,用妓乐。又闻总伶远使,请宴亦然,部人闻之,莫不痛愤。且视牡丹之红艳,岂不思边庭之流血;敢弦管之啁啾,岂不思老幼之哀号;睹栋宇之宏丽,岂不思士卒之暴露;享饮鐉之丰美,岂不思流民之痛馁。”真可谓虑敌忧民,切中时弊。

民间还传说:一日,时近中午,朱子来到黄榦家中,岳丈大人驾到,无有美味佳肴,黄榦悚然无策,只能以葱汤麦饭款待泰山之尊,黄榦深感内疚,颇为尴尬,朱子见状,微笑安慰女婿,口占诗一首:

葱汤麦饭总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此后,“葱汤麦饭”,便成了黄榦的家风。

传道理学,后世敬仰

朱子病逝后,黄榦以捍卫理学道统为己任,致力于朱子理学的传播与发展。嘉定七年(1214)他写下了《徽州朱文公祠祀》,阐述了理学道统。次年,又写下了《鄂州四贤堂记》,阐明朱子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定周、二程、游、朱五先生祠。黄榦对朱子存心致知之学,身体力行,宦游所至,首以传学推广朱子理学。

初始,黄榦历官浙江时,就将朱子理学,传于金华的何基,何基又再传弟子,使朱子理学盛行于浙江;黄榦历官江西时,亦将朱子理学传弟子饶鲁,饶鲁在江西各地广收弟子,讲道授业,成为朱子理学的源流;黄榦历官湖北汉阳时,在书院讲学传道,门人众多,元兵攻破汉阳后,黄榦门人赵复被虏往北方,便在“太极书院”讲学,致使元代时,朱子理学在北方迅速传播,遂成独尊之势。史有评论:“朱熹门下人才虽多,而能真得师传,为体用之学法,当推黄榦。”

黄榦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教经本旨》、《四书通解》、《礼仪通释》等籍。

绍定六年(1233),黄榦病逝,朝廷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黄榦故里福州民众,在乌石山建“勉斋书院”以纪念黄榦。明隆庆年间,又在紫坊府学里建勉斋先生祠。清雍正二年(1724),黄榦从祀孔庙。(黄文富)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