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万里茶道
陈国代:朱子与茶文化简说(下)
2018-06-25 08:51:47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三、分享成果,药品饮品礼品,重振国饮风尚。

虽然说国人喝茶,形成时尚,但一般民众,生活并不富庶,不常喝茶,乃因“茶茗久服,令人冇力”。特别是只经过阴干的茶叶,保留了性寒味苦的本色,不能多饮,不能常喝。建州与南剑州制茶工艺特殊,多采谷芽,“既采而蒸,既蒸而研”来制作,只有达到“无过”和“无不及”的“正熟者味甘香”(黄儒:《品茶要录》,四库本第3页)的成品熟茶最适宜。故南宋宰相周必大于绍熙二年(1191)总结说“熟茶多啜无害也。”(周必大:《文忠集》卷187《开先师序》,四库本第29页)因此说,喝茶是有讲究的,有选择的。

1、国饮风尚。古代上层社会盛行喝茶,主要取决于喝茶能悦志与轻身。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六十岁的白居易在河南府尹任上新修水斋,招宾友来喝午茶,写下“午茶能散睡”(白居易:《长庆集》卷28《府西池北》,四库本第15页)诗句。可见文人中已兴起喝午茶之风。此风尚一直延续,并于十七世纪传播到欧洲,被英国皇室所吸收,在异域形成一道饮食风景,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以茶待人,却有讲究。朱熹关注到周必大《玉堂杂记》,“记中朝旧典,待诏宣召,学士有茶酒接坐之礼。”(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1《读杂书偶记三事》,第3423页)淳熙五年(1178)陈俊卿判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应诏入对垂拱殿,“上为改容加敬,命坐赐茶,宣问款至。”陈俊卿向孝宗告退,“上遣中使赐金器、犀带、香茶。”(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6《少师观文殿大学士致仕魏国公赠太师谥正献陈公行状》,第4476页)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茶在现代邦国建交与元首交流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把武夷山茶“大红袍”作为国礼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而最近2018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请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夫妇品茶,同样折射出儒家“礼之用,和为贵”的文化含义。

2、茶作礼品。宋朝廷在京城设茶库,“掌受江、浙、荆湖、建、剑茶茗,以给翰林诸司及赏赉、出鬻。”(脱脱等:《宋史》卷165,第3908页)“建、剑茶茗”,指的是建州与南剑州所产茶叶及其制品。建宁府属县皆产茶,建瓯凤凰山和崇安武夷山所产的茶,加工后的“龙凤团饼”、“腊茶”品质最好,成为特色贡品。宋朝按官品分级对待官员,其中高级别者有“茶、酒、厨料之给。”(脱脱等:《宋史》卷171,第4124页)历代皇帝取之茶库,赏赉官员。宋真宗“召见隐士郑隐、李宁,赐茶果、束帛”,“父老年八十者赐茶帛,除其课役。”(脱脱等:《宋史》卷8,第162页)皇帝赐茶,宠示恩泽。

朱熹常把茶当作礼品送人。乾道九年(1173)五月,朱熹将二十岁的长子朱塾派往浙江金华从学于在家守丧的吕祖谦,并嘱咐:“茶一角三十斤,俟潘家借屋有定说,即自作来送去。”(明刻本《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甲集·训子帖》)当时,朱熹住在五夫,送武夷茶给吕祖谦,作为束脩。次年三月下旬,朱熹又送武夷茶给吕祖谦,有“新茶三十夸,谩到左右。”(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3《答吕伯恭书31》,第1451页)淳熙间“偶得安乐茶,分上廿缾”给天台国清寺名僧志南(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5《与志南上人书1》,第4933页)。以及“无以伴书,茶两盝时浼。小盝颇佳,大者乃食茶耳。”(《停云馆帖》卷7,朱熹《与某人帖》)两盝茶不同,有等级区别。“食茶”则是官鬻之茶,“民之欲茶者售于官,给其日用者,谓之食茶”(脱脱等:《宋史》卷183,第4478页),质量相对次一些。绍熙间回丁硕之礼,有“江茶五瓶,少见微意。”(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8《答丁宾臣书1》,第2801页)用瓷瓶作容器装茶,当是熟茶研磨成粉状,便于储存保管。庆元初年酬答彭龟年,“茶五十饼漫附回使,以供粗用。”(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3《答彭子寿书1》,第4883页)饼状茶则以龙团凤饼最为著名。当然,朱熹也收礼品茶,如答谢闽帅林枅“颁惠茶药,极感厚意。”(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5《答林子方书1》,第4928页)门人吴必大寄来“沙随诸书及茶,已领”(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2《答吴伯丰书8》,第2433页),晚年朱熹答方士繇,“惠及新茶,极感厚意。”(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44《与方伯谟书16》,第2021页)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