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青年时期的朱熹
2018-08-02 10:24:09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朱子的父亲朱松四十七岁病逝,临终前,朱松将朱子托付给居住在崇安五夫的好友刘子羽,并拜其为义父。从少年跨入到了青年,朱子读书越发用功。到了十七、八岁时,他开始习读《中庸》《大学》多年苦读终于有了成果。绍兴十七年(1147)八月,朱子在三百多名的考生中以第90名中榜,但年龄最小,主考官评价他说:将来一定是不寻常的人。第二年春,朱子再次进入科场,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礼部会试。经过十几天的诗赋、经义、论策等三场贡院考试及殿试,朱子获赐进士出身。绍兴二十年(1150)春,朱子沿浦城出闽。第一次踏进婺源故土,处理了老家遗留的诸多事务。同时,利用空余时间,与婺源一带的儒学先辈讲论诗赋学问,并收下平生第一批弟子,数月后回闽。

赴任同安

绍兴二十三年(1153)春,朱子又到临安参加了一次官吏选拔考试,被选授为左迪功郎,担任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主簿。在等待朝廷任命文书时,朱子开始涉猎《周易》,当他读到“元亨利贞”的“元”字时,感到“元”乃四德之首,而自己还一事无成,不敢以“元晦”自称,因此改字“仲晦”。

朱子赴任同安地方官时,也是他从政时间最长的一次。绍兴二十三年(1153)七月,朱子到同安任主簿,掌管文书兼管县学。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县署大堂上挂“视民如伤”匾额。意思是,对待百姓疾苦要像看待自己身上的伤痛一样。

朱子勤于公事。上书减免赋税,欲清查版籍田税。他在风沙为害的同安与南安交界的小盈岭上,建造石坊,亲题“同民安”,企求保民平安。朱子重视教育,筹集钱款,修葺县学,还新建了孔庙大成殿、经义阁、教思堂。同时,聘请本县三位进士到县学任教。为朱子重视风俗教化,建苏丞相祠堂,为百姓树立道德的榜样,树立儒学教育正统。针对当地因贫出现的乱婚现象,朱子拟订《申严婚姻状》告示,予以纠正。

绍兴二十六年(1156),朱子三年任满,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据史书记载:同安县“士思其教,民怀其德,不忍其去,立祠学宫”,赞誉同安为“紫阳过化”之地。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