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朱子“明定正统”的政治理念
2018-10-23 11:25:43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正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判断一个政权(朝代)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的标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之一。朱子以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理念为标准,融合了北宋以来“事功派”和“道德派”关于正统的观点,形成了集大成的正统观,在中国政治史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什么是正统


“正统”最初的来源是对“王”的解释。《传》曰:“王者大一统”,即“王”就是天下统一的象征。据学者考证,正统观在五帝三代(夏、商、周)就已萌芽,古本《竹书纪年》就以正统的观念去评判和解决西周末年“周平王”和“周携王”哪个是合法继立之君的问题,并在贵族内兴起一场大辩论。清华简《系年》也同样明确记载了这段历史。北宋欧阳修对正统作出系统阐述,代表作是《正统论》。在欧阳修的带动下,宋代思想界兴起一场有关正统问题的大讨论,章望之、苏轼、毕仲游、司马光、刘恕、周密等都是积极参与者,由此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对宋以后正统观的成熟产生了重大影响。


欧阳修《正统论》指出:“《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者也。”即“正”是指政权获得的手段是否正当,“统”是指完成天下统一。北宋理学家对“正”与“统”的概念没有异议,但在“正”与“统”的关系上分为两派:一是“事功派”。他们认为,“统”高于“正”,“统”是根本,“正”是手段。欧阳修特别强调正统者所完成统一的功业和除弊安民的作用,因此,统一是最大之功,当然也是最大之德;司马光也认为,完成天下统一是正统的最高标准,尽管他也将统一看成是一种功业,但这一功业属于道德的至上标准,至于夺取政权的手段“正与不正”只是一种创建者个人的私德而已,不涉及政权的合法性。二是以章望之为代表的“道德派”。他们认为,“正”应该高于“统”,因为“统”凭借的是武力,而“正”依靠的是道德,以功德而得天下者,才是正统。赞同这一观点的周密也认为,三代以下真正能称之为正统者唯有汉、唐与宋。秦、晋与隋有“统”而无“正”,尽管他们完成了统一,但夺取政权的手段是不正当的。综合北宋以来的两派有关“正统”的争论,均集中在“道德”与“事功”的关系上,两派的争论直到朱子方趋于融合,朱子用“内圣外王”的政治哲学标准统一了两派的观点。


(二)师法《春秋》,评审正统


朱子在《资治通鉴》附录一《凡例》中,列有正统、列国、篡贼、建国、谮国、无统、不成君者小国诸种,几乎涵盖了历史上所有的建国形式,对北宋以来正统观争论中的两派观点均有继承和发展。在“统”的问题上朱子继承了“事功派”的统一标准,在正统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新的概念——无统;而在“正”的问题上,接受“道德派”的某些意见,《凡例》中列有篡贼、谮国、无统等就可看出其褒贬分明的道德标准。总体来看,朱子的正统观,其道德性比欧阳修要强些。朱子按此标准,对宋以前的各个朝代进行了总体的评价,把统一的王朝称为“正统”,把分裂还未统一的历史时段称为“无统”。他开门见山地指出,“统一”就是正统,列国和谮国是“无统”。所谓正统,就是天下统一而不是分裂,天下归心而不是反乱,是指一系嫡传,直接继承的系统,具有合法性、合理性。朱子对宋以前的各个朝代进行了评审,指出:凡正统,谓周、秦、汉、晋、隋、唐这六个统一的王朝称为正统;夏、商、战国、三国、魏、南北朝、五代等都属于非正统。朱子把“道德派”极力排斥在“正统”之外的“秦、晋、隋”列为“正统”,抛弃了“道德派”把是否用武力来夺取天下作为“正”的标准。最为重要的是,朱子对于“正”的标准定义超出“道德派”狭义的道德标准(是否用武力),把用“武力”夺取天下放在“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的背景下来考察其合法性。朱子认为,武力夺取天下如果是凭借光明正大的军事实力的比拼和人心的归附,救民于水火是合乎孟子“汤武革命”大义的道德标准的,是“诛独夫”“吊民伐罪”的道义行为。这样,就把“道德”(正)与“事功”(统)统一起来,把武力统一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统观。朱子按这个标准来审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编写了《资治通鉴纲目》。在这本书里,朱子把正统者和非正统者都用不同的名号和体例进行编排,提出了“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的政治历史观,“大伦理”是指古代社会的伦理纲常,“大机会”是指历史发展的趋势,“大治乱”指历史的经验教训。只有把这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够明正统、立纲常、除史弊、汲取历史智慧,启迪后人。因此,后人评价,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在义理上与孔子《春秋》具有同等的价值,明代谢铎评价该书:“师法《春秋》,实经世之大典,帝王之龟鉴。”


(三)朱子正统观念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科学理性的重新回归,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化轴心时代到来。从《诗经》到《春秋》,再到《资治通鉴纲目》,正是中国传统正统观逐步理性化和理论化的过程。正是基于此理论成果的影响,在宋代以后的朝代更替中都不自觉地运用朱子正统观来阐述其统治的合法性,即强调其“平乱救弊或救民水火”,“光明正大”取得政权,完成统一,如明太祖朱元璋宣示其明政权的正统依据时,就强调其不是取自元朝,而是元末“天怒人怨”,人民陷入了水火之中,其政权失去了合法性,而他领导起义军“起兵征伐,救民于水火”,最后通过实力比拼,以光明磊落的手段取得政权完成统一。除朱元璋外,清代乾隆皇帝也对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发表声明,他说:“我朝为复仇讨贼,定鼎中原,合一海内,为自古得天下最正。”这些虽不准确,但宋以后尽管改朝换代多次,却没有出现诸如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政治分裂局面,可见朱子正统观念影响之深。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