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家乡恩典犹在耳
2018-12-19 09:09:58  来源:武夷微发布  责任编辑:王俊杰  

凡是到过武夷山的游客都说:这里的幸福指数很高。作为武夷山人,我更有切身感受。


那一年,我出生在武夷山大王峰脚下的小山村。


“九曲依然青嶂裹,一峰仍插画檐间。潺湲野水溪随转,缥缈秋云意自閒。”——我的远祖老乡、宋代诗人刘学箕在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正是我美丽的故乡。


父亲在不停地调动,母亲在不停地换岗,他们都非常忙碌,根本没时间照看初生的婴儿,就把我交给了崇溪河畔一户农家,这家有位奶水很足的媳妇成了我的奶娘。


奶娘当时才21岁,漂亮贤惠又能干。但也很严厉,我做错事的时候,也会被她打骂。


奶娘的父亲是个渔民,每天撑着竹排,排头有一只帮忙抓鱼的水老鸦,我喜欢跟着老人家一起下水摸鱼。


我和奶娘家的孩子一起长大,常常爬上大王峰嬉笑打闹,在崇溪河里游泳,跟着大人学插秧,挖竹笋,砍甘蔗........山里孩子会做的事,我都会做。


那些年的成长环境虽然艰苦,但我跟奶妈的感情却非常深厚,她怕我长大后会丟失了最重要的品质,总是叮嘱我说:“你是吃农妇的奶长大的,要做不忘本色的人。”


这便是武夷山纯朴的乡风,奶妈的教诲和期望,一直成为我人生的坐标。


后来,父亲调到一个公社当书记,我也跟去读书。接着文革爆发,父母被双双下放到更加偏僻的农村劳动,我也随着住进“牛棚”。


这里到处都是农田和茶园,我每天都要帮母亲烧草木灰做肥料,砍柴、种水稻、挖田深耕等,也会和农村小伙伴们一起爬山,提着竹子做的老鼠笼去捉田鼠,用米糠烤着吃,且冬天的山鼠躲在山洞里很容易抓到,我们每次能抓5、6个,烤熟后香气逼人、绝美好吃。


再后来,父亲被调到县国营茶场任职,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武夷岩茶的魅力。


宋代安溪县令陈宓曾感叹说:“武夷山上生春茶,武夷溪水清见沙。含溪嚼茶坐盘石,怅惆欲趁西飞霞。”足见其武夷岩茶的美名。


在漫山遍野的茶树中,我和小伙伴们常玩当兵打仗的游戏,梦想有一天能够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而作为一个单位的主政者,父亲总是低调做人,过着清贫严谨的生活。那时他所管理的茶场是省直中型企业,所产的武夷岩茶不出口,只内销。由于产量有限,那年头就算是领导,每人每年也只有两斤茶叶的供应量。从那时起,我就懂得了武夷岩茶的珍贵。


父亲经常说:“以茶会友,以茶结缘,喝茶就好。”


在茶场,父亲和当时还是基层干部的王顺明一起奋斗在茶山上。王顺明后来当了场长、县茶业局长、茶业总公司经理等,并最终走出行政领导体制,依然创业成立了淇明茶业集团,如今已经退休。46年来他只做一件事“茶”,只做一个味道“大红袍”。对于他来说,经营武夷岩茶已经从一种职业变成一种文化。


我在家乡见到了王顺明。他说是我父亲的弟子,从老领导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从而养成了严谨、求实、自律、守信、敬业、奉献的作风。


如今的很多行业都讲究“传人”,王顺明也算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一。他认为传人要“传心”。工艺的传承人是一个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广告词。


好的传承人首先要豁达的胸怀,人品要正;其次才是技术要好。技术传谁都一样,世人都可以,男女都一样。不要狭隘。


在父亲看来,喝茶是一种生活,种茶是一种历练。


崇溪河的美丽风光,滋润了我的成长。大王峰的沉稳敦厚,造就了我内敛的性格。中学时代,我在武夷山一中读书,期间写了许多关于武夷山的文章,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里朗读。至今我还记得中学毕业时,老师告诫我说:孝顺父母,清白做人。


那时的中学生还有一门必修课:每年都必须到农村学农一段时间,插秧、种地、收割稻谷等,艰苦的劳作生活锻炼了我的体格和意志,也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当兵!


然而,由于家庭成分较高,我被划在“红线”之外,父亲只好把子女“家庭出身”一栏改为“革命干部”。


一天,一个部队干部来到武夷山接兵。那是个东北籍的排长,我一天到晚缠着他,带他看风景、爬天遊、游九曲、走茶山、吃土菜、喝岩茶…….沒几日,他就被武夷山的雄伟、独特、峻秀、美妙所感动,说如此神奇魅力的地方太少见了,能在这里生活的人太幸运了,因而把山青水秀必然养育出优秀儿女联在一起,终被我的激情打动,执意带走了我。


当兵启程那天,父亲跟我讲了几条原则:“第一,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第二,要有感恩,回报家乡。第三,任何事努力了,就不会遗憾。第四,家里排行老大,为弟妹做好榜样。”


母亲叮嘱我说:“你参军不容易,到部队好好干,争取不断进步,武夷山水会给你灵气的。”


家乡恩典犹在耳,正缘于这种动力和激励,我在军营一步歩走上领导岗位。当我有实力孝敬父母时,母亲却病倒了,多年来一直忍受病痛折磨,在70岁时终因肠癌去世。在母亲的追悼会上,我特地穿了一套军装,这是她生前最喜欢看儿穿军装的样子,聊以抚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母亲去世两年后,我终成了她心目中期望的那个所谓高级别的军官,却再也无法看到母亲欢喜的面容。


这些年,我对家乡的情结一直割舍不断,也得益于母爱刻骨铭心的浸润。


母亲自幼好学上进,报考的是当地有名的师范学院。抗美援朝时,她小小年纪便踊跃报名上前线,却因为严重晕车而没去成,无奈只好做妇联工作,后来安居在武夷山当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


在我入伍后,母亲每周都要给我写信,时刻提醒我一些做人的准则,比如要人品高尚,不能拿不该拿的,不能吃不该吃的,不能做不该做的。


多年来,我始终谨记父母师长的教导,带着家乡给予我成长的基因,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把自己作为职业军人奉献给了军营,同时也为家乡尽一点绵薄之力。


开展“五个一百”宣传武夷山活动以来,我先后邀请三批全国著名女作家到武夷山采风,以女性特有的情感写好武夷山故亊,推出了一糸列有份量有影响的作品。


我做通一些外地闽籍战友的工作,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市里也很支持。如今他们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已入驻五夫镇,有望三年內建成万亩种植产业区,将为武夷山带来多种经济效益。


凡家乡病人到沪寻医问诊有需要时,我都给予尽力协调、帮助解难、及时治疗。经我介绍,一些上海军地医疗专家被引进到武夷山市立医院落户,还组织了闽籍专家团赴武夷山进行医疗义诊活动。


由我发起的雷锋团队,以“致敬雷锋、善行中国”为主题,定期走进乡村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并提出引智、引技、引才、引资扶贫的思路,得到家乡父母官的认可,为武夷山乡村振兴作一些贡献。


当央视推出《魅力中国城》特别节目时,我为武夷山参加竞演胜出纳喊、助威、用力,也为家乡摘取“十佳魅力城市”荣誉称号兴奋、激动、骄傲,并对进一步提升武夷山文化旅游品牌作了一些思考。


我关注武夷山“创建全国文明城”活动,建议多维度宣传和讲好“创城故亊”;倡导朱子文化与雷锋文化的有机结合,把“传承朱子文化、弘杨雷锋精神”印入城市名片;提出再深入挖掘发挥武夷山红色资源作用,解读好革命老区可歌可泣的事迹。


我还经常为家乡的中小学生做国防教育报告,也开设系列主题讲座,曾为母校一中讲了“让读书提升你的人生高度”。我认为,一个人若是不读书,何谈人生高度?


........


“十年不到武夷山,几与神仙绝往还。我见溪山浑似旧,溪山见我鬓毛斑。”武夷山的父老乡亲对我也特别热情、友好和尊重,每逢有重大活动,都会特邀我回故乡看看;每当有家乡领导来沪,都会传达对我亲切问候;每见到一个家乡人,都会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每吃到“岚谷熏鹅”“稻花鱼”“五夫莲子”等土特产,都会使我沉浸在家乡味道的回味中........而我作为武夷之子也乡情浓厚,只要有机会,都会宣传武夷山的好山好水好茶好食品,宣传我们美丽的故乡。


“清泉长日漱潺湲,豸史峨冠访竹关。自笑道人迂野性,相逢先问武夷山。”说到武夷山,我总是有倾诉不完的情结,宛如三十六峰峰顶的云雾缭绕心间,又如同丝丝细雨绵绵不绝。


若有来世,我还要出生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而在今生,我必将会把余生的热情都奉献给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张德崇)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