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新闻>
延平区:让科技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2019-03-12 09:12:1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11日,晨雾薄笼,霁光浮瓦。雨后初晴,空气尚氤氲着一丝寒意,但延平区炉下镇炉下村金山园家庭农场的智能温室大棚里温度却维持在20到25摄氏度之间,棚内非洲菊争奇斗艳,农场负责人陈春财仔细查看花朵长势,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非洲菊到出花期了,这段时间的温度控制,对于花朵的质量好坏尤为重要。”陈春财站起身,打开大棚温控操作箱,“幸亏有这智能的温室大棚,这18亩的非洲菊种植基地,我一个人就能轻松管过来。”

“我的智能大棚里,处处都蕴藏着高科技哩。”陈春财兴奋地介绍起他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简单操控,就可以实现精准施肥,配合自动滴灌、喷灌技术,可实现节约用水用肥。“有了这套智能设备,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20亩地的浇灌作业了,省时又省力!”

除此之外,陈春财的智能温室大棚还有水帘降温系统、内遮阳系统、电动放风系统等科技设备,让金山园家庭农场被全方位智能“武装”。

陈春财介绍,早在项目引进时,镇里就帮忙对接好了合作公司,除了提供种肥和技术指导外,公司负责统一收购销售。“20枝鲜花一扎,每扎的单价在7至8元,一亩产量能达到6000多支,只要温度适宜,非洲菊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有盼头了。”陈春财高兴地说。

“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这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遵循。”炉下镇党委书记何宏介绍,炉下曾是养猪大镇,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与生态保护的要求相背离,2017年,全市打响了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炉下镇动员党员干部带头,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智能温室大棚等,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全力做好绿色发展文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加大科技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以生态美促百姓富,让科技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在炉下镇官庄村,众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善宪带动5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打造了60亩的智能化蔬菜种植基地。

“以前我们加温、浇水、通风全凭感觉,用上了智能温室大棚就完全不一样了。”陈善宪介绍,大棚内温度、湿度等情况可以智能反馈到系统,并进行科学分析。“只要根据系统反馈,进行简单调控,就可以轻松管控大棚,我们不再‘靠天吃饭’。”

科学的管控和智能设备的助力,让众益的生态蔬果产品直供福州、厦门等地的大型商超。如今,从众益的智能大棚里“走出”的蔬菜,均价较市场上同类蔬菜要高出不少。科技含量的提高,带动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真正让农民实现了增收。

近年来,智慧农业在炉下镇里“遍地开花”。利用智能化循环流水设备培养出的“跑步鱼”销往省内多个城市、拥有工厂化产菇大棚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将菌棒卖到了美国……智能科技给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智慧农业成了强村富民和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截至目前,该镇已形成了食用菌种植、花卉种植、蔬果种植、水产养殖等一批绿色产业。(汤文娟/文 朱宇/摄)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