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平新闻>
用科技点燃绿色发展引擎
2020-10-28 09:39:4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26日,在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原种饲养场,只见一群群活泼健硕的原种鸡在悠闲地汲水觅食。这是该公司历经四载攻关,运用常规育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出国内首个白羽肉鸡种鸡新品种,标志着欧美长达百年的种鸡育种技术垄断被打破。

“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然不愁卖。”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认为,有了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技术,国内白羽肉鸡行业将站上里程碑式的新起点。

“十三五”期间,像圣农白羽肉鸡育种这样的科技创新之花在闽北大地竞相绽放。

南平始终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南平,把绿水青山的“含绿量”与科技创新的“含金量”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以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为导向,以选准做优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七大绿色产业为支撑,以“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项创新为动力的绿色发展体系,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发展新路。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正在闽北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体现出巨大的价值。五年来,科技与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融合,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支撑引领民生领域创新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研发和创新规模以上企业1117家,2019年全市规上企业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预计为20.83亿元,较上年增长10.6%。现有注册科技中小型企业15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8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0家。

在大大小小科技成果的背后,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也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定型,《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南平市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行动计划》《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发展十五条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出台,科技体制改革“施工图”不断落地,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和评价激励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经济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实现脱贫致富梦,离不开科技创新。发源于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切关心指导、总结提升的工作机制创新,20年来,全市共有10批9365人次科技特派员奔赴农村一线,实现了1634个行政村全覆盖,为脱贫攻坚贡献了磅礴的力量,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强大的支撑。

武夷山稻香生态农业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福能南纺俞建勇院士工作站、圣维生物金宁一院士工作站……21家院士工作站相继投用,南平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数字中国研究院以及北大、清华、人大等高端智库开展战略合作,累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百余场次,1万多人次科技人员参加交流,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在逐步完善。新材料联合开发试验基地、新能源储能站试验基地、氟化工试验基地、南平市资源化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创新主体充满内生活力,区域创新发展梯次布局形成,创新链条有机衔接。

未来,随着新旧动能的转换、“双循环”的构建,科技创新的力量将愈加凸显。我市将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以政策集聚创新人才,以环境营造创业氛围,用机制激发创造活力,打造创新人才的集聚高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洼地,真正以科技创新驱动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廖晨星 林奥)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