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武夷山上杜鹃红
2021-04-07 09:52:08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杜鹃花,一簇簇,一团团,漫山遍野,似燃烧的烈火,似飘扬的旌旗。武夷山上的杜鹃花,浪漫中蕴含几分野性,热烈中带有几分豪放。

也是杜鹃花开的时节,武夷山下的“泥腿子”们第一次走进农民夜校,心胸第一次被“革命”的字眼掀起层层浪涛。“民众会”“儿童团”“青妇会”“赤卫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闽北大山里的村寨,地主、富户们象征权力和富有的一张张契约在火光中成为永远的过去,分得田地的穷苦人脸上仿佛绽开了一朵朵红杜鹃。于是,守口放哨查路条,处处充满警觉的眼睛;于是,抓土豪斗恶霸的呐喊声,如震撼大地的春雷炸响;于是,送郎当红军的歌声,从山妹子的口中飘出;于是,绣着镰刀斧头的旗帜,在春风中舒展如画。

在丝丝春雨染红杜鹃花的时候,我来到闽赣交界大山窝里曾被誉为闽北“红色首府”的大安村。信步在“红军街”上,隐隐约约听到从悠远的昨天传来红军集结的号角声,仿佛看到列宁小学的孩子们下课做游戏欢乐的情景。当年,这里是闽北分区委、闽北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在党政军机关工作的就有上千人。小小大安街,有红色剧团、列宁师范学校、红军教导大队、军分区警卫营,还有银行、医院、旅馆、合作社、印刷厂、铸币厂、兵工厂等。红军部队来来往往,生意人进进出出,食盐、布匹等物资从外地运进来,又从这里流送到苏区各地。从1931年到1935年间,大安进入经济繁荣鼎盛时期。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调集十万大兵南北夹击,妄图踏平闽北“红色首府”,剿灭苏维埃红色政权。为了避敌锋芒,闽北分区委、闽北军分区司令部决定于1935年1月间撤离大安。于是,出现了激战七天七夜,以少胜多完成阻击任务的“四渡桥阻击战”,掩护了大安首脑机关安全转移,也由此拉开了闽北三年游击战争的序幕。

杜鹃花品性坚韧,无论土质肥瘦,还是岩缝石窠,只要根所能及,花就依然艳美;无论料峭春寒,还是淫雨霏霏,只要嗅到春的气息,便毫不畏惧傲然开放。坚持在大山中与敌人周旋的红军游击队和鱼水不分家的人民群众,就是那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一株株红杜鹃。在敌人实行并村连坐政策、大肆捕杀革命者的白色恐怖岁月里,红军游击队隐蔽在遮天蔽日的大山里,住山洞吃野菜,天当被地作床,熬过了一个个冰雪交加的寒冬。许多苏区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地为红军游击队送米送盐,买菜和购置生活用品。还有一些“白皮红心”的地下工作者,以国民党“保长”身份作掩护,秘密收集情报,为红军游击队传递信息。不少人被捕了,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流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是他们,为红军游击队坚持敌后游击斗争的胜利提供有力的支持。

杜鹃花是英雄花,是红土地上英雄碧血染红的花。看到杜鹃花那争先恐后涌上枝头竞相开放的精气神,脑海中蓦然浮现出新四军成功举行“赤石暴动”的壮观画面。皖南事变后,日军逼进上饶,国民党顾祝同部将被捕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官兵押往福建。1942年6月17日途经赤石镇渡口时,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和指挥下,六中队举行集体暴动,冲出敌人魔窟,重新奔赴抗日前线。暴动第二天,敌人将其它中队的所谓“顽固分子”集中押到虎山庙进行血腥大屠杀。血溅武夷埋忠骨,英雄豪气耀千秋。武夷山上那年年岁岁永开不败的杜鹃花,不正是含笑九泉的英烈们忠魂在春天里翩翩起舞吗?

在革命战争时期,武夷山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闽北革命的中心,是闽浙赣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爆发闻名全省的五大农民暴动之一--以上梅为中心的崇安、浦城农民暴动;在这里,成立了闽北第一支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55团;在这里,高高飘扬着闽北第一面县级苏维埃政权的旗帜--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在这里,举行过震惊中外的赤石暴动。这里是闽北苏区首府、中共闽赣特委、闽浙赣特委、福建省委所在地;是方志敏率红十军二度入闽作战的地方;是闽北红军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的出发地;是福建省第一个解放的县城。

武夷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英勇不屈,顽强战斗,不怕牺牲,先后有1.2万多名青壮年参加革命斗争,近4000多名武夷儿女血洒战场,为国捐躯,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达2863人。武夷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巨大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赢得“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在武夷儿女心中树起永远不倒的精神丰碑!

武夷山上杜鹃红,花开灿烂风雨中。心有阳光豪气在,岁岁年年亦从容。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