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万里茶道>
苏东坡与武夷茶
2021-07-08 10:14:18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翁林禾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位铁茶人,对武夷茶更是偏爱有加。他在《荔枝叹》中写道: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苏东坡的意思是:你没看见吗,武夷溪边的茶芽,才抽出如谷物颗粒般的一点点时,他们就为了提高茶的品质,而将其采摘下来制茶。要制作一斤这样的茶饼,得花多少的人力,采摘多少这样谷粒一般大小的茶芽啊。这么做的人,前面有丁谓,后面有蔡襄,他们都因为进贡了顶级的好茶,讨得皇帝欢心,而受到了皇帝的宠爱。人们想尽办法对制茶工艺不断地创新、完善,希望能制作出更具创意的好茶,并期待着能在斗茶赛中胜出,得以充当贡茶,而受到朝廷与皇帝的赏识。

丁谓(966-1037),苏州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蔡襄(1012-1067),福建兴化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他们曾先后担任过福建路转运使,都直接管理过北苑贡茶的生产与转运进贡,都对北苑贡茶的生产与制作进行了改良与革新,使“龙团凤饼”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创造了北苑贡茶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为闽北茶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客观地说,丁谓与蔡襄仕途的升迁,绝非靠制作品质优秀的北苑贡茶这么一点功劳。丁谓兵不血刃地安抚川陕叛乱,一举三得地建设玉清昭应宫,巧渡黄河的机智退敌,在南京的退田还湖,以及减免赋税、整顿经济等等,政绩不可谓不多。

蔡襄在泉州建设的万安桥,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至今还在使用的跨海梁式大石桥,被茅以升誉为“福建桥梁的状元”,为福建的交通、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蔡襄所著述的《茶录》,历来被誉为是茶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蔡襄的书法更是了得,与苏东坡一道被誉为“宋四大家”之一。

事实上,苏东坡的《荔枝叹》也只是从广义的角度,讽刺那些挖空心思,想要翻新花样,不惜财力去讨好皇帝的官吏。同时也是暗喻皇帝,不能因为自己吃喝玩乐等方面的一己之好恶,来宠爱与任用官员。为了说明这个主旨,而举了荔枝、贡茶、牡丹花这三个例子。

但正是不经意的举例间,苏东坡充分肯定了武夷茶的优秀品质。没有出类拔萃的品质,哪能讨得皇上的欢心,以至于“受宠提拔”呢?虽然谁都知道,只靠送个荔枝、贡个茶、献个花是达不到“受宠提拔”的效果,但这“武夷溪边粟粒芽”是顶尖好茶的意识,却经由大文豪苏东坡这首诗的举例而深入人心。

苏东坡更在为茶作传的《叶嘉传》中,将武夷茶拟人成“叶嘉”,树立了一位闽茶始祖“遗香后世”的光辉形象:“叶嘉,闽人也……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矫然有龙凤之姿……容貌如铁,资质刚劲……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苏东坡的意思是:叶嘉,福建人,喜欢游览名山,游至武夷山时,其风光令他十分愉悦,于是就在武夷山安了家;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盛名,矫健飘逸有龙凤之姿;叶嘉容貌似铁,品质刚劲,其气质,飘然有如清爽的浮云。

苏东坡将武夷茶的美好特征,形容得既深刻又准确。不仅如此,还夸张地虚构说,汉帝在品尝了武夷茶后评论道:“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之,殊令人爱,朕之精魂,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

苏东坡的意思是,汉帝在喝了武夷茶后说:刚开始见到叶嘉,并不怎么觉得他好,但经过久而仔细的品味后,却特别令人喜爱,精神疲惫,不知不觉间就变得清爽了。

苏东坡这段文字中的“殊令人爱”,指的是武夷茶令皇帝都特别喜爱之意;而“朕之精魂,不觉洒然而醒”,说的则是皇帝的“精魂”要靠着武夷茶才能“洒然而醒”;还有“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更是点明了启迪皇帝的心灵,滋润皇帝的心田,是叶嘉(武夷茶)所起到的美好作用。苏东坡对这位代表武夷茶的“叶嘉”,评价之高可谓是无以复加。

那么苏东坡为何要如此盛赞代表武夷茶的叶嘉,刻意为叶嘉作传呢?苏东坡因深爱武夷茶先苦后甘、香清味醇的特点,进而联想到自己为人处世的风格与武夷茶的特征很是相似,于是虚拟了叶嘉并为其作传,事实上是借叶嘉之名在为自己作传。武夷茶能被苏东坡选中,用以代表其优秀的品格,这怎能不让武夷山人乃至闽北人引以为傲!武夷茶有着如此的文化底蕴,又怎能不声名远扬!武夷茶何其幸也!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