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风雨余庆桥
2022-02-23 09:44:38 陈晨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余庆桥,坐落在武夷山市南郊的崇阳溪畔,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之一,是古代崇安闽赣古道的枢纽,是五夫和万里茶路起点下梅等百姓商旅往来城关及江西的必由之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按照《崇安县志》的记载,余庆桥是由崇安县缙绅朱敬熙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为母献寿而捐建的廊桥。它雕塑般地屹立着,让往来商旅对素有“闽邦邹鲁”与“金崇安”之称的古城,未临城池便仰止起敬。所以,这座桥在承担造福一方百姓,方便两岸居民的同时,还承载着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在百姓心中更是意义非凡。

我国桥梁泰斗茅以升赞誉这座风雨廊桥是我国桥梁建筑的活化石,其叠梁拱技术要求高、造价高,极具难度,是很古老的现代遗存。余庆桥由长廊、中亭、门楼、虹拱、缓坡桥台、船形桥墩完美组合而成,“增一分嫌长,减一分嫌短”,十分精巧地将传统的审美意识融入到桥梁的整体设计之中。余庆桥主体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苍龙摆尾的造型与周遭的环境巧妙融为一体。这一独特的设计在保持传统对称审美的同时,稍显俏皮,凸显不一样的对称美感,让整座桥在崇阳溪上活了起来。

精雕细琢的不仅仅是桥体,在其桥墩、桥首等细节上,余庆桥也十分注重艺术细节。桥墩上的巨大鸟首与桥身浑然一体,生动融合了朱熹笔下“鸢飞月窟地,鱼跃水中天”的高远情怀,也寄托了该桥骑在水鸟背上能“水涨桥高”不惧洪魔的虔诚祈愿。这座低调的廊桥,凝聚了千百年来国人的智慧,天人合一的设计感,充分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余庆桥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战斗痕迹。横梁上曾写有十二幅苏维埃时期的红军标语,透过这些激昂的话语,仿佛置身那段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身影跃然眼前。2011年5月28日,余庆桥因为失火,导致桥面木构部分轰然坍塌,横梁上的红色印记已消逝,但所幸桥墩等基础部分没有受到重创。2014年7月20日,为了让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薪火相传,在百姓的的祈盼下,余庆桥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桥体修复精选上等木材,历时2年,这座承载崇阳溪两岸百姓生活的廊桥重现了往日的辉煌。

修复后的余庆桥,依旧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仍安静地横跨在崇阳溪两岸,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余庆桥历史的变迁,它所代表的崇善向善美德,今天依然在当地百姓中延续传承。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