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武夷三翁(下)
2022-05-07 11:30:34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王德仁

辛瓢翁与朱晦翁

一位是叱咤风云,忧国忧民的抗金名将,一位是格物致知、穷研理学的哲学家。辛弃疾的沙场好友陈亮称朱熹是“人中之龙”,为阳刚正气的一代儒宗;辛弃疾是“文中之虎”,为人杰奇才的一世英豪。

搞理学与搞文学的融会,做文官与当武将的结合,连结的红线在哪?是辛弃疾与朱熹共同的抗金救国目标让两人走在一起,是武夷山的冲佑观为朱熹与辛弃疾构筑了往来的友谊之桥。朱熹家居五夫镇,大部分时间在武夷山讲学,辛弃疾则住在离武夷山极近的铅山瓢湖。朱熹在闽、浙、赣任职过地方官,提举冲佑观比辛弃疾、陆游都早。朱熹育才尊才,重人才治国,文武兼儒的辛弃疾也敬重大他10岁的朱夫子。

他们相会武夷前就有密切交往,还在淳熙七年(1180年),江西遭严重旱灾,朝廷任辛弃疾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他为了救荒济民,贴出赈济榜文:“劫禾者斩,闭粜着配。”朱熹闻知,钦佩其作为,称赞“这便见得他有才”。第二年,朱熹担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浙江也闹饥荒,一些贪官污吏却鱼肉百姓,横征暴敛;有些不法商贾为了逃税,与地方官商勾结,行贿受贿,打着官方旗号以营私。朱熹曾听辛弃疾说严治权商者“粪向亦插德寿宫旗子”,开始不信,“提举浙东,亲见如此”,对辛弃疾的德能赞是“卓荦奇才,疏通远识。”

清官干吏,往往为昏君庸臣所不容。淳熙九年(1182年),辛弃疾被朝廷罢职,闲居上饶。落职六年后方被朝廷派到武夷山,第一次主管冲佑观。正在江西任提刑的朱熹气愤难平,对其弟子曰:“辛幼安是个人才,岂有使不得之理。”还说他“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

绍熙二年冬,在家闲居十年之久的辛弃疾被朝廷起用为福建提刑,得知去年朱熹任漳州知州时,体察民生,顺应民呼,不顾遭豪强的激烈反对,推行按实有土地负担税役的“经界法”,狠狠打击了豪强地主严重兼并土地的措施,感到十分正确有效,便在汀州大力推行,受到百姓拥戴,因而更加钦佩朱熹。绍熙三年(1192年),辛弃疾福建提刑任上兼福建路安抚使,宋光宗召见辛弃疾回朝,在赴临安行程前,他亲往建阳考亭,问政闲居的朱熹。朱熹赠他三句话:“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要他为官当以德法兼施,政教并化,宽严齐用。辛谦虚地听从忠告,不仅对朱熹理学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对朱熹“正君心、恤民意”为抗金复国的根本战略更为赞赏。

正是受朱熹“修政攘夷”的治国思想,辛弃疾告别朱熹赴临安。绍熙四年(1193年),在朝并未重用的辛弃疾,只做了几个月的大府卿。他在《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点》的答对札子中,申诉了抗金的战略见解,提出“居安虑危”的衷心期望。但皇帝醉于声色,只守半壁江山,对辛弃疾的国策之略未予重视。三年后,辛弃疾又遭到谏官的弹劾,以“残酷贪饕,奸赃狼籍”的莫须有罪名被贬,二度回到武夷山当了个挂名的冲佑观提举。次年九月,就连这个虚职也被罢免了,回到铅山的瓢湖闲居。

武夷山有辛弃疾的友缘,冲佑观是他的情缘。宋庆元四年(1198年),辛弃疾三度主管冲佑观,经过两年的罢官生活,朝廷恢复其秘阁修撰的职务。这年九月,辛弃疾再次到建阳会见朱熹,喜出望外的朱熹陪伴他同游武夷,泛舟九曲。两人诗兴大发,各自吟赋了十首诗《武夷棹歌》:

朱熹的诗之五:“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辛弃疾的棹歌中诗其九:“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朱熹看来,贵客辛弃疾是天下奇才,其爱国心声留万古。辛弃疾眼里,朱熹是大隐山中的“帝王师”,希望有一天会有“西伯”,来起用这个怀才不遇的白发忠臣。

这次会见,朱熹为了鼓励辛弃疾,还为他的二斋室书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赠之,相勉“施展杰出的才干,以报朝廷”。辛与朱两翁屡遭打击,他们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但朋友的情谊却更加密切了。

辛弃疾对朱熹的学识品行愈见亲敬,说自唐尧以来,能与朱熹相比有几人?他所作的《酬朱晦翁》诗曰:“西风卷尽扩霜筠,碧玉壶天天色新。风历半千开诞日,龙山重九逼佳辰。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这绝不是名人之间的相互吹捧,而是心心相惜的人生牵手。

不久,朱熹病重,正是韩侂胄召集辛弃疾等将领北伐之际,他已来不及提醒辛弃疾不要被韩利用。庆元六年(1200年),71岁的朱熹“正坐整衣冠就枕而逝”,辛弃疾祭文悼之,痛哭万分:“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开禧北伐失败,又被罢官的辛弃疾满腔忧愤回瓢泉。两年后,60岁的他身染重病。当朝廷再次任他为枢密都承旨时,已卧床不起上奏请辞。这年农历九月十日,一代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辞世,葬在“瓢泉”后的阳原山。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