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赤石暴动胜利“三部曲”
2022-06-16 11:05:14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赤石暴动,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监狱斗争史上的一次壮举,是新四军军史上继“皖南事变”“茅家岭暴动”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赤石暴动的成功,关键得益于以下“三步曲”。

第一部曲:在赤石渡口过渡。“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将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干部与爱国志士等920余人,囚禁在江西上饶集中营。1942年5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决定将上饶集中营随三战区司令部向闽北转移。出发的前夜,集中营第6中队秘密党支部决定在途中寻找机会举行暴动,并议定了“准备暴动”“发起暴动”等讯号以及领导分工等事项。

6月5日,上饶集中营撤离上饶。16日,抵达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大安村宿营。这天晚上,集中营特务对第6中队秘密党支部的沈韬、周奎麟、王铁夫、黄刚培、汤定波等5位新四军干部进行秘密审讯。他们为了保守暴动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被集中营特务用马刀砍死在大安村的鸿家湾。

在这10多天千难万险的路途中,集中营第6中队的勇士没有机会暴动。因为白天行军,前后和左右两侧都有持枪的国民党兵押送,晚上住在宿营地,也有国民党兵轮番看守。6月17日中午,集中营队伍到达崇安县城,在城里吃过午饭后被押到赤石村等待过渡。

赤石村位于崇溪河畔,河岸边有个古老的渡口。当年赤石村的河对岸只有一条山间小道,路边是稻田,越过稻田是丘陵,丘陵背后是树林茂密的高山。这是一个举行暴动逃出牢笼最有利的地点。

在赤石村码头过渡,是因为在上饶出发前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部就选择了崇安县的下梅村作为集中营。这项前提条件,为暴动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第二部曲:太阳西下时举行暴动。1942年6月17日下午2时许,上饶集中营6个中队的被囚人员全部集中在赤石渡口的一个开阔地等待过渡。渡口只有1条渡船和2个竹排来回载渡,一次只能过1个分队,1个中队有3个分队,要分3次过渡。过渡的顺序是按第1中队至第6中队依次进行,因此轮到第6中队过渡时,已接近黄昏时刻,红日已西沉。

第6中队秘密党支部的暴动计划早在上饶时就已制定。一路上,秘密党支部的核心人物陈念棣、王东平、阮世炯、赵天野等同志一直在寻找机会。在赤石村渡口等待过渡时,经过仔细观察,他们一致认为暴动时机到了。

在这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时刻,第6中队秘密党支部果断决定:不夺枪、集体举行暴动,暴动后集结地点确定在河对岸山顶一个明显的高地,并将这个重要时刻就要来临的决定,通过口头秘密地一个传一个,传达到第6中队每个队员。

轮到第6中队过渡时,按照当天的行军顺序,第3分队首先过渡,王东平就在这个分队。接着是第1分队、第2分队。第3分队的人员上岸后,王东平站在岸边,全神贯注地注视河面的动静。当第2分队的渡船到了河中央时,王东平站了起来,用颤动的嗓音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曲,发出准备暴动的讯号。旁边的敌人大声责问他:“你唱什么?”他巧妙地回答说:“轻松轻松。”此时,第6中队同志们的目光都紧盯着王东平。

等第2分队的同志都上了岸,而押送的敌人还在河中间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军事指挥王东平与政治指挥陈念棣交换暗号后,立即使出生平最大的气力,发出了马上暴动的讯号:“同志们,冲呀!”说时迟,那时快,第6中队的80多位新四军干部和爱国志士像出笼的猛虎,疾速越过稻田,向高山密林深处冲去。

第三部曲:福建地下党组织接应。听闻赤石暴动成功消息的中共福建省委、闽北特委、崇安县委和游击队,以及当地革命群众主动四处出击,像迎接亲人一般,对第6中队暴动成功逃出的同志们开展了全面接应,分批有序地将他们接到闽赣边陲--江西上饶县禹溪乡外茶园香菇厂的集中地。

第6中队暴动成功的同志们在闽赣交界边打游击,边恢复体力。数月后,他们分批离开武夷山,胜利返回苏皖抗日根据地。离开前夕,他们对福建地下党组织的同志深情地说,赤石暴动出来时,人地生疏,处处有国民党追兵,各村有反动的保甲长,假如没有地下党组织四处设点接应,就不会有今天了。赤石暴动的全面胜利,得益于武夷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得益于有福建地下党组织和老区群众。

人生最可宝贵的是生命。赤石暴动的英雄们,为了抗战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新四军的史册上,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张金锭 罗永胜 方晓萍)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