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捡槠果
2022-08-15 09:57:29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生长在闽北山村的孩子,大多对槠果都不陌生。在大山深处的阔叶林中,长着成片的槠树,槠树的寿命非常长,树干高耸,枝叶茂密,四季常绿。槠树有两种:一种果实是甜的,叫甜槠;另一种果实是苦的,叫苦槠。在武夷山一带方言中,“槠”与“珠”谐音,山里人都叫“甜珠子”“苦珠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紧缺,山里人大都须靠采食野果充饥。无论是苦槠果,还是甜槠果,都是山里人家补充粮荒的好食材。

山里人觅食能力强,凡是能食的野果,都会采摘或拣拾回家,贮藏起来。或炒熟当零食,或磨浆蒸成糕。每次等到霜风劲吹时,大山深处的甜槠树上,果粒纷纷落下。这扁锥形的果实,外层裹了一只带有刺的硬壳,果实成熟时,这外壳就开裂了,阳光一暴晒,加上霜风一吹,壳内的果实就蹦了出来。由于曾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现在只有深山老林中,还会有它们的生长群落。

这种野果名为甜槠,有的地方也叫它茅丝栗、甜锥、米锥。它和板栗虽然都是坚果,味道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甜槠果粒小,在地上不认真寻找,会觉得这高大的槠树骗了你。其实这些小圆粒都深藏在厚厚的树叶下,把树叶扒开,甜槠果都聚拢在坑洼处。初冬的时光特别短,才三四点钟太阳就倾斜到山坳里去了,我们得返回,否则天很快就黑,这二十几里山路就得摸黑前行。所以,去捡甜槠果我们一行人都带了干粮和手电筒。

捡甜槠会遇到其他人放的野猪夹,还有装绳套竹吊,因为野兽和人一样,也不失时机地抢拾这树上掉下来的果腹食物,特别是野猪,还有山魈,会成群来觅食甜槠果,一些猎人,就会在野兽出没处设捕,到山里捡甜槠者,往往误入圈套。那山魈因为叫声凄厉,在深山老林里听到,心里不由得毛骨悚然。

记得十二岁那年,芦峰脚下的甜槠树结果量又是个大年。大人们都很高兴。霜降终于到了,大人们开始终陆续进山捡拾甜槠果。起初怕太多人知道,都是天没亮就打着手电筒上山去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都约好了伴,准备捡拾甜槠果去。初冬的早晨,天还没亮,我们就带着一只饭盒一把手电,一把柴刀和一只布袋子,跟着大人们上山了。起先天黑得很,全凭熟悉山路的大人们在前边引路,我们跟随在后面,脚趾甲头露出在草鞋外面,冻得生痛。走着走着,身上开始发热,就得把衣服脱下一两件,再三步并着两步赶上人群。

小小的甜槠,还没花生米那么大,捡起来可费劲。树冠上掉落的果,遗落四处,地面上杂物又多,有的是石缝,有的是腐烂树枝树叶,甜槠果掉在其中,要一粒粒拣出,确实得有耐心。也有幸运的地方,比如有一两处坑洼掉落的甜槠果溜到了一起,积得很厚,就可用双手扫拢,再装入筐内或布袋里。那时我个头小,走山路双脚还不稳,更挑不了大篓小筐,祖母就给我用旧布缝了只小袋子,这样的小袋子可装二三十斤。那时我一天顶多只能捡拾一二十斤,才十几岁的我,能把这一二十斤的甜槠从二十多里的大山深处背回家,也就非常满意了。用布袋装比筐篓安全,万一滑倒筐篓必倾倒一地,而背着的布袋,口子用绳子一束,往肩背一放就可背着,即使失足摔倒,也不至于洒落出来。满载而归。

深秋时节,霜风渐起,熟透的甜槠刺壳在树上裂开,甜槠脱壳掉到地上。果实之多,覆盖了一地。吃甜槠倒是练牙齿和嘴唇的功夫,这东西性温热,吃多了嘴唇会开裂。

有时也会捡拾苦槠果。因为甜槠和苦槠同属于壳斗科的植物,树木都长得十分高大,果实差不多也是同时成熟。苦槠果仁中,含有许多淀粉,也含有较重的苦涩味,必须通过浸泡后,才能把苦涩味稀释去。山里人偏喜欢这种苦味,它的味苦,性偏凉。苦槠还可以加工成苦槠粉丝、苦槠粉皮、苦槠糕,经厨师添上其它食材,烹调出来的就是山野美味。深秋入山野,不论是甜槠还是苦槠,两种坚果在山里人家的巧妇手中,都能做出不同风味的食品。特别是孩子们饿急了肚子时,那释不去淡淡苦味的槠糕,入口后也是甜的回味。甜中有苦,苦中有甜,这才是大山深处槠果奉献给山野之民的天然营养。(邹全荣)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