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武夷>
武夷山国家公园满“周岁” 我们做了这些事
2022-10-14 15:07:5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温柳婷  

地跨福建、江西两省,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它就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与其他4个国家公园相比面积虽然最小,却因奇妙秀美的山水胜景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入列第一批国家公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拥有中国东南最高大的山系——武夷山脉,武夷山脉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相当于664层楼的高度。在这里1001.41平方公里内有210.7平方公里的植被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相当于3万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武夷山水天下奇,千峰万壑皆如画。”作为世界范围内极负盛名的丹霞名山,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精心雕琢了一片典型奇特的丹霞地貌。囊括了溪、涧、泉、峰、石、洞等由丹霞地貌塑造的各种景致,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武夷山胜景。

被誉为“华东屋脊”的黄岗山是武夷山脉最高峰。黄岗山山麓至山顶随海拔升高依次排列着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矮曲林、中山草甸等5个群落外貌特征不同的植被带谱。绵延的武夷山脉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许多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一百多年来中外生物学家已先后在此发现生物新种模式标本达1000多种。碧水丹山、生物之窗朱子故里、红茶祖地造就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年来,当地牢记殷殷嘱托,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下功夫,逐步成为展示中国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的靓丽名片。

科研监测 为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据统计,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持续推进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实地调查101次,布设样线699条、样点1602个、红外相机700余台;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0余种,发现武夷林蛙、武夷山毛泥甲等8个新物种;与中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研课题对接,完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项目,基本掌握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分布等情况。

期间,还申报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监测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及地方气象、环保等部门持续开展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水、气、土、微、林业有害生物和文化遗产等全要素系统监测。

推进文物数字化 共完成449方摩崖石刻建档

与此同时,在武夷崇山峭壁间的文化遗产也走上了“云端”。一年间,武夷山国家公园共完成449方摩崖石刻建档,20处武夷悬棺和214方重要摩崖石刻精细化三维建模,58方精品摩崖石刻三维激光扫描,60余处文物360度全景以及4条漫游道全景视频。

通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红外相机704台布设园区,实现资源保护、应急管理、环境容量预警等动态监管。

建设生态茶园 鼓励村民参与特许经营

绿色发展,让青山变金山。怎样让百姓依托自然资源获得更多经济实惠,从而提高保护自然的积极性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后的另一探索。作为武夷山的名片,茶产业是绕不开的主题。通过打造生态茶产业,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特许经营和保护管理,园区内桐木、坳头2个完整行政村人均收入分别比周边村高0.51万元和0.7万元,初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在国家公园设立一年时间里,园区管理局按照“茶-林-草”混交模式,引导茶农建设复合型生态茶园,推动国家公园茶产业绿色发展。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套种樱花等树种2800株,建设生态茶园300亩,增加了茶园的观赏性,引导茶农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守护碧水丹山,奏响生态乐章。武夷山国家公园这块集生态宝库、瑰丽风景、文化名山于一身的传奇之地,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正着力破解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初步探索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模式,实现了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的协同共进。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