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张建光:今天,大红袍礼敬老师
2022-10-24 15:35:19  来源:武夷山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温柳婷  

近日,武夷山市作出决定,推出“状元福茶”,赠送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其中一款由16位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手工制作合成的茶礼,特别赠送给10位名师和10位名校长。一盒茶礼,情意如山。相比时下多地只注重奖励“高考状元”的情形,武夷山的做法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大红袍与“状元”确有渊源。茶中之王,茗枞之魁的大红袍神奇传说多种,大多不离“状元感恩说”的主旋律。相传明朝有位穷秀才上京赶考,病倒在武夷山的路上。恰好被天心寺庙的方丈遇见,忙叫僧人抬回庙中。方丈以茶入药治好了他。他日秀才中了状元,被招为附马。状元衣锦还乡,来到武夷山中感恩致谢。方丈带他来到九龙窠,告知救他的是长在石壁上的茶树。状元将身披的红袍覆盖茶树上,于是茶树的枝杆和叶芽便呈现出淡紫红色。据说皆因红袍晕染所致,于是大红袍茶树便横空出世。若从缘份上论,似乎“状元”当饮大红袍。

不过,“状元”绝对不是大红袍精神的主角。武夷岩茶素有“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身价、菩萨的心肠”之说,而大红袍精神是“菩萨心肠”的典型表现。自称“茶仙”的朱熹,曾比较“江茶”和武夷岩茶,认为后者“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叔齐”。他把儒家最高境界赋予武夷岩茶。大红袍当是道德之茶、仁者之茶。贾平凹先生为大红袍曾写下一段话,其中有这样一句“今母株高在石台如同佛龛,六株分别坐若圣贤”。大红袍精神主题是“报恩”,茶是“园丁”培育出来的,“状元”是老师培养的,不敬老师而敬弟子,是不是本末倒置?就是按市场“功利”来说,鼓励老师不是能培养更多的“状元”吗?大红袍理敬老师天经地义。

大红袍发祥地武夷山,也是朱子琴书五十载的地方。朱子自幼未上过官学,而是上民办家塾和书院。在武夷山下,接受了包括父亲在内的七位业师的亲灸。他亲自体验了何以为良师,何以为高足的经历。十八岁参加乡试,一举夺魁。次年赴京会试、殿试中举。走上仕途后,除了“仕宦九载,立朝四十六天”外,半个世纪教书育人,经历了六分之一的宋朝教育。他从理论和实践上,继承了孔孟的师道精神,又从天理的高度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武夷师道”。我将其理论通俗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道如天。师道是集天道、地道、人道合而为一的道德人格。汉代开始就讲究“天地君亲师”,师者乃“大先生”。人有三命,一为父母所生之命,二为师造之命,三为自立之命,父母生其身而师造其魂,而后自立其命。所以师者,再造父母也;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第二,师道是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能责,在于务学。道统有如长河,圣贤君子继往开来“一以贯之”,为往圣继绝学,中华文明因而从未中断。第三,师道是亲与严的统一。学生曾提出“五伦”中为什么没有师的内容,朱子答道:“师之义,即朋友,而分则与君父等。”一方面,师与友同类,师生之间可以“亦师亦友”,甚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师就“势分等于君父”,师道尊严而神圣,必须“隆师”,全社会都应尊师重教,这是天理所然。贾平凹先生对大红袍的精神还有一句话:“本是平常之物,坚持得久了,便岩骨花香,成为神灵。”由此启迪我们,尊师重教不是“教师节”一日,礼敬老师也不是一杯大红袍即可。(张健光)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