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武夷山市共整治违规开垦茶山4110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均减少5%以上,全面完成散养生猪整治,累计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性采伐30502亩,改造提升松林37862亩。全力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推动闽江源头崇阳溪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厉打击违规违法开垦茶山及河道采砂等行为。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国家公园管理平台,启动武夷山国家公园2022—2025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四年绩效承包项目。 武夷山市自去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武夷山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将武夷山市打造为生态文明标兵,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都非常清晰,目标就是着力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构建武夷山特色的生态保护制度和绿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优势全面彰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率先突破,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水平明显提升,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节能减排降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作出示范,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重点任务则有六项,包括厚植绿色生态发展根基、培育生态优势产业、加快节能减排降碳绿色发展、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健全完善生态治理体系、培育绿色低碳社会风尚。为此组建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专班,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承担规划管理、政策研究、统筹协调、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明确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要试点等工作的推进清单。今年以来就完成了重点任务5项,重要试点7个,重点项目25个,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任务方面有序推进。首先是《武夷山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完成编制,通过健全完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体系,明确到2035年武夷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其次是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报告和行动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方案》对武夷山市社会经济、能源消耗、碳排放、森林资源和碳汇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武夷山市实际明确了以交通降碳为主、建筑降碳为辅,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推进茶产业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碳中和生态旅游业的高质量降碳路径;再次是邀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雷宇作“以碳达峰碳中和与美丽中国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并结合武夷山发展实际,提出了3大战略、7个领域工作建议和10项行动规划;制订生态文明建设考评细则、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评细则。 重要试点工作则初见成效。包括水稻资源开发农业碳汇项目工作取得突破。今年7月25日,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签约仪式,与中政(福建)碳汇林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开展整合水稻资源开发农业碳汇项目。“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完成“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建设。通过采取“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的模式,对全市分散化的森林资源进行整合改造、优化提升,建设“森林生态银行”示范点3个,分别为:武夷街道办黄柏村环国家公园带371亩,五夫镇大将村448亩,兴田镇兴田村188亩,将森林资源转换成优质森林“资产库”,实现了森林生态高颜值、林业发展高素质、林农生活品质。统筹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摸清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现状,全面梳理全市各部门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 重点项目稳步实施。首先是项目进展顺利。武夷山市东溪二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武夷山市2021—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开工。武夷山市主城区、度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一期)目前已完成溯源排查,正在紧张施工。其次是纳入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储备清单项目共有3项,分别是:武夷山市吴屯集镇污水垃圾及环境整治工程、武夷山市五夫镇集镇污水垃圾及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武夷山市东溪水库及东溪流域水质提升整治工程。再次是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项目共有3项,具体是:武夷山市城乡垃圾一体化项目获得提前批专项债资金1000万,截止9月30日,项目已支出1000万,支付率100%;武夷山市2021-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获得第二批专项债资金8000万,截止9月30日,项目已支出6100万,支付率76.25%;武夷山市主城区、度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一期)获得第二批专项债资金3000万,截止9月30日,项目已支出2000万,支付率66.67%。(蔡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