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读杨亿《建溪十咏》之《武夷山》
2023-04-23 09:51:36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宋初景德二年(1005),翰林学士杨亿等人,奉皇命编纂大型历史百科全书《历代君臣事迹》。这么多优秀的文人集中在一起编书,自然有一些志趣相投者会相互吟诗唱和,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便成了文学小圈子,同时也吸引了朝中的其他文人参与了进来。及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杨亿牵头,将他们的酬唱诗作集中起来编成了诗集。

由于他们的酬唱活动主要是在皇家图书馆即秘阁中进行的,故此杨亿依据《山海经》中有关“昆仑之西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将这部诗集题名为《西昆酬唱集》。此集之中的诗歌创作,一改五代与宋初时的平直浅俗诗风,凭借其华丽的气韵,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宋代诗坛的风气,因而名动天下,风行一时,后世称之为“西昆体”,其代表人物即为杨亿。

杨亿(974-1020),字大年,浦城人,淳化三年(992)进士及第,历官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等。《世说新语》中记载有“杨亿巧对”的趣闻,说的是,寇准在中书省,和其他大臣以做对子为游戏,他出上联:“水底日为天上日。”一时间没人能对得上来,恰巧杨亿前来汇报工作,于是人们请他作对。杨亿稍一思考便对道:“眼中人是面前人。”在座众人都称赞他对得精巧。

杨亿创作有许多诗歌,作为长期客居京城的官员,对故乡闽北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时常流露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

与杨亿同在朝中任职的朋友,福建同乡晋江安海人高惠连,在景德年间外放到建州担任知府。有朋友到家乡任职,杨亿高兴地为之送行。不久后就收到高惠连寄来的建州“所赋十题”,这不禁勾起了杨亿对家乡的思念,感慨之余随即和诗《建溪十咏》回赠。

此情此景正如杨亿在此诗的序中所言:

太常高博士惠连典建安郡,自邮中以所赋十题为寄。仆桑梓之地,耳目熟焉,不胜起予,因亦继作。

《建溪十咏》其一《武夷山》为:

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

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

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

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

据董天工《武夷山志》记载:“投龙洞,大王峰之绝顶……宋时,屡遣使投金龙玉简于其中,故名。”此类玉简也称为玉牒或真牒,杨亿诗中的“灵岳标真牒”指的就是这件事。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乾鱼……令祠官领之如其方。”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古代天子常常在春天举行祭祀,祭祀黄帝的祭品为“枭破镜”,祭祀“泽山君地长”所用的祭品是牛,祭祀武夷君的祭品则用乾鱼。汉武帝命令掌管祭祀的官员,按照古代天子祭祀的方法进行祭祀。

这是汉武帝祭祀武夷君的典故,杨亿诗中的“汉坛”指的就是这个祭祀的祭坛。

杨亿《武夷山》一诗的意思是:

武夷山拥有超凡的灵性,皇帝都遣使送来了金龙玉简投入其中,以祈祷国泰民安。大王峰突兀高耸,祥云缭绕。神仙的洞府被藤萝遮掩着,隐于秀丽的武夷山中。不时出现的飞鸟走兽,常常惊吓到了进山的人们。山里千年的古道至今犹存,悬崖上急速的细流像是正在将武夷山切割成靓丽的千岩万壑。汉武帝时派遣使者祭祀武夷君的祭坛,现已被层层斑驳的苔藓所覆盖,如今还有谁来祭祀武夷君啊?

此诗对仗工整,用典雅致,全诗精美华丽,富含“西昆体”追求诗歌整洁、典雅、完美的特色,是杨亿对家乡闽北思念与赞美之情的深刻体现。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