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武夷>
瞭望丨武夷山物种“上新”
2023-10-24 11:14:06 张华迎 来源:《瞭望》  责任编辑:王俊杰  

◇武夷山国家公园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先后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调查启动以来,发现了一批新种、新记录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划分87个网格,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推进资源环境公益诉讼及刑事案件快立、快侦、快诉、快审。

▲7月8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又发现5个昆虫新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先后启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调查启动以来,发现了一批新种、新记录种(已知物种新的分布记录)。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蓬勃发展、物种不断“上新”,离不开国家公园实施的智能管护、严格管控、生态修复系列举措。

生态保护福泽武夷山国家公园物种同时,百姓进一步收获生态红利。

发现新物种

远处群山云雾缭绕,万亩竹海随风摇曳,连绵起伏;近处溪流清澈见底,耳畔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夏日清晨,漫步武夷山九曲溪畔,风光旖旎的画卷映入眼帘。

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武夷山国家公园被誉为“昆虫的世界”。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方舟和同事们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采集大量昆虫样本,随后鉴定出黄隐肩舞虻等5个昆虫新种。

这样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是掌握地区生物资源状况的根本手段。据了解,武夷山国家公园资源本底调查2020年启动以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组织20多家科研单位及高校的百余名专家,深入国家公园实地调查百余次。

截至目前,调查累计发现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等24个新种。

“为确保调查的科学性、规范性,我们十分注重新技术运用。”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丁晖介绍,调查采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红外相机、马来氏网、环境DNA等生物多样性调查新技术,提高了调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方燕鸿说,通过调查,已基本掌握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调查人员还记录了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南方红豆杉等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调查结果充分说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物种的栖息地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一大批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方燕鸿说。

系统管护支撑物种“上新”

物种持续“上新”背后,是武夷山国家公园建立严格系统的生态管护新模式,提升保护成效。

智能管理,提升管护效能。把柴刀别在腰后、带上干粮和应急包……一番准备后,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村管理站护林员李万松、陈水旺骑上摩托车钻进山林,开启一天的巡山工作。

巡山期间,他们不时点开手机上的“巡检助手”APP,上传巡山实况。

巡山实况很快被汇总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后台工作人员能够在电脑端实时查看巡护人员的数量、定位和轨迹等。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部负责人廖传平说,武夷山国家公园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无人机技术、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国家公园森林火情、茶园变化等情况,实现资源保护、应急管理、环境容量预警等动态监管。

严格管控,筑牢安全屏障。“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1001平方公里,我们将其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两个管控分区,实行差别化管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吕兆平介绍,国家公园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划分87个网格,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

规范生态执法行为的同时,武夷山国家公园加强与公检法司联动,推进资源环境公益诉讼及刑事案件快立、快侦、快诉、快审。吕兆平说:“今年上半年,立案查处破坏国家公园生态资源案件13起,处罚12人。”

科学修复,助力生态恢复。武夷山国家公园注重以“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的方式强化生态系统修复。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陈威说,国家公园专门出台生态茶园建设管理意见,鼓励和引导茶企、茶农按标准建设生态茶园,全面禁止林木采伐,因地制宜开展退化林分生态修复,完成封山育林62.5万亩。

管护水平稳步提升,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向好。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植被加快恢复,森林覆盖率达96.72%;地表水、大气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一级标准。

惠及物种也惠民

严密保护让物种受益同时,武夷山国家公园兼顾绿色发展让百姓获利。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涉及南平市武夷山、建阳等4个县(市、区)9个乡镇,区内居住3350多人。”方燕鸿说,国家公园正推动生态茶产业发展,让区域内百姓进一步享有生态红利。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发现,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茶产业“科技味儿”越来越足。

立秋时节,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青山披翠,景色宜人。一场阵雨过后,一垄垄绿色茶树间,套种的大豆茎秆愈加挺拔、粗壮。

“在茶园套种大豆、油菜,不仅能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还能改良土壤、提高茶叶品质。”2018年,在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团队的指导下,武夷山茶农范德兴对自家50多亩茶园进行了生态化改造。

茶中有林、茶林见花……如今,生态茶园在武夷山“遍地开花”。

建阳区黄坑镇坳头村茶农郑永明说,全村3000多亩茶园不施肥、不打药,每到制茶季,慕名而来的茶商、茶客不在少数,茶叶价格水涨船高。“村里的茶青不愁卖,很多头回客都成了回头客。”

星村镇桐木村传统制茶工艺以松材烟熏制成正山小种茶,其在茶市场别具一格。2019年起,为生态保护及预防松材线虫病害,国家公园内外来松材不再允许进入。武夷山市骏德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添梦说,他们主动适应变化,与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探索改进以燃料棒替代松材的正山小种制茶新工艺,努力让百年工艺焕发新光彩。

据了解,发展茶产业之外,武夷山国家公园还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民众参与特许经营和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等,破解生态保护与百姓增收之间矛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不仅物种持续“上新”。在这里,“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