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武夷山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2024-08-21 09:35:41 金文钦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武夷山属丹霞地貌,悠悠岁月的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形成了“碧水丹山”。游客畅游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无不赞誉它的旖旎风光。殊不知,那里的红色文化同样神奇多彩,令人为之震撼、景仰!

有人用诗意的语言形容:“武夷山是一块被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这话不为过。

武夷山是著名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0年5月,崇安县(武夷山市)苏维埃政府就正式创建,这是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其后,境内根据地遍及所有乡镇及基点村,先后有1.2万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加红军游击队,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对苏维埃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疯狂的围剿、屠杀。在苏维埃时期,全县人口14.4万,到解放前夕仅剩6.9万,锐减的7.5万人半数被国民党杀害,全县1.19万户成了绝户,近4000人被定为革命烈士。可见,武夷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坐落在武夷山市中心的“列宁公园”,就是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留下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1932年8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分区苏维埃机关从大安乡迁进崇安县城,为人民群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原城隍庙旧址开辟公园,该公园占地50多亩,命名为“列宁公园”,还建设了“红场”(今体育场)。通过“列宁符号”的建构,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理想的熏陶、教育。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这是毛主席1930年在《如梦令·元旦》诗中描绘的当年武夷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壮阔画卷。

如今,武夷山市共有50多处革命遗址和100多处战斗遗址。除“列宁公园”外,还有坑口村原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大安村闽北“红色首府”、全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的“上梅暴动”、震惊中外的“赤石暴动”{1942年6月17日国民党顽固派将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的“皖南事变”部分新四军将士和爱国人士转移到建阳县,途经崇安县(武夷山市)崇阳溪渡口时,发动了“赤石暴动”}。还有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闽北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这都是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可见,武夷山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长期以来,武夷山各级领导为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组织党员干部瞻仰革命遗址,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但相对于武夷山自然景观游之红火,武夷山红色文化游则显得冷清,形成很大反差。

红色旅游何以不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承认,游客可以自由选择到哪里游,他们的意愿理当得到尊重。但文旅部门在旅游导向上可以有所作为;在宣传推介上可以增强感染力;在红色文化建设上可以锦上添花。电视剧《追风者》魏若来等主要演员,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到瑞金打卡,引来排成长龙的游客争着品尝甘甜的红井水,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为民情怀,兴起了“红都”旅游热。这对于激发红色旅游客源市场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长期以来,每当节假日旅游旺季,慕名前来武夷山的游客络绎不绝。但由于核心景区容量所限,不少游客未能领略“登天游、游九曲”风光,只得乘兴而来、遗憾而归。倘若红色旅游倍添魅力,足以吸引更多游客青睐,就能弥补自然景观容量不足,把自然景观游和红色文化游融合起来,有效扩大武夷山旅游容量。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就可以有效提升旅游品位和质量。这对于重温中央苏区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感受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相关阅读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