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长久以来,茶企、茶人办事存在“多头跑”“多次跑”,办理程序复杂、等待时间长以及不知上哪办等问题。聚焦茶产业链条长、涉及部门多、事项多等问题,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要求,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创新推出茶产业一类事即“茶产业链条式服务”,做到多件事“一次办”,多部门“一窗办”,努力打造“超级简”服务场景、提供“超预期”服务体验、构建“超省心”服务体系。申报材料数从原先的36份减少为18份,时间由30天减少为10天,分别精减50%、66.67%,有效解决广大茶企、茶人办事难题,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推行“茶产业链条式服务”过程中,中心积极弘扬廖俊波同志“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拼劲干劲,在前期召开10余场茶企座谈会、“夜话经济”等活动,走访个体工商户、不同规模茶企60余家,通过“零距离”互动、“面对面”交流,收集更多的服务需求,将所有涉茶事项纳入全链条办理。根据办事需求,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原则,全面梳理茶产业申报、变更、注销全链条涉及的政务服务事项14个;种植、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涉及的增值事项5个,将8个部门的19个事项整合为“一类事”,汇编一次性告知办事指南。除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政务服务事项外,还提供商标维权、茶产业用工、科技特派员技术支持等增值化服务。 针对商标注册、续展,条形码申请、续展等两项非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安排2名专岗人员到南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跟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并开设2个专窗,全面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大大降低企业办事经济、时间成本。中心拍摄专题宣传视频多渠道、多平台刊播,提高茶企、茶人知晓率,日均办件已提升至40余件。 “茶产业链条式服务”涉及部门多,统筹资源、凝聚合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心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立标杆、作表率,带动形成“领导干部领着干、干部职工比着干”的实干氛围。建立“一委牵头、部门协同”的并联审批制度,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牵头专窗受理,设立3个“茶产业链条式服务”专窗,各责任单位指定业务专员对接,部门协同,多事项并联审批,实现内部高效流转、有效衔接,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建立一支“帮办代办”队伍,为茶企、茶人提供“妈妈式”服务。实行“协调官”机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首席协调官,协调茶产业“链条式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高效受理投诉、求助、建议等各类诉求,边运行边改进,动态调整完善办事指南。“链条式服务”经验做法在全国第四届数字政务发展年会上获评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质效典型案例,并获新华社每日电讯、政博会、八闽快讯等刊登发表。南平市中心也要求各县(市、区)以“茶产业链条式服务”为示范,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布局,从套餐“一件事”服务向产业“一类事”服务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