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也同样成为汇聚茶乡“青”力量的助推器。在武夷山市,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共青团武夷山市委书记何彦偲创新运用改革思维,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武夷山青年群体最集中的茶产业推动建立团组织82个,通过组织覆盖在链上、服务保障在链上、青年活跃在链上,实现用产业赋能服务“三茶”统筹发展。 武夷山正是做茶的好时节,处处洋溢着沁人的茶香。在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当地的青年茶人们在团市委的组织下,收听了一场生动的茶园管理课。 “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负责人何世安说:“我们这种生态留枞的水仙跟普通的水仙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这堂特殊的“农技课”是团市委主办的闽北讲习班·燕子窠青年说主题活动之一。近年来,团市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助产业、产业促振兴”的工作思路,把团组织建在茶行业系统上,通过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建立“智慧茶山”系统等举措,推动青年茶企朝着“绿色、生态、环保、有机”的业态高质量发展。 武夷山青年茶人李玮斯说:“在团委的支持下,我们加入了生态茶园青年联盟,经常性参与青年茶人工作坊,面对面和科技特派员、传承人交流学习,指导我们如何更加科学的管理茶园,掌握绿色种植技术。” 共青团武夷山市委书记何彦偲表示:“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团组织覆盖茶产业链,实施《青年茶人赋能成长计划》,激发组织活力,这群‘茶乡里的后浪’也成为了推动‘三茶’统筹发展的有生力量。” 农技课只是团组织推动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之一。团市委还在凝聚青年、文化传承、产业赋能上精准发力。 据了解,团市委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在全市实施《关于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团建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指导茶企以单独建团、联合建团等方式在茶产业链上建立团组织82个,覆盖团员青年1200余人。创新推出“现代学徒制”模式,精心打造“青年茶人驿站”和“非遗技能人才驿站”,由茶行业团组织牵头连续五年举办“喊山祭茶”等民俗文化活动,武夷山市乡村振兴直播基地也成为了全省首个电商(直播)行业团委。一代代武夷青年在茶香中成长,又投身茶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三茶统筹”示范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青年联合会团支部书记方炳彬表示:“在团委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策划开展一系列品牌的活动,比如打造青年之家,举办青年茶人思享会、武夷正岩杯等茶王赛活动,让我们青年茶人制茶技艺得到了提升,茶叶销路也被拓宽了,青年组织也更有凝聚力了。”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通过组织覆盖在链上、服务保障在链上、青年活跃在链上,赋能青年茶人服务‘三茶’统筹发展。未来,我们还将聚焦‘队伍如何建强’‘服务如何提质’‘作用如何发挥’,‘请进来’加强青年茶人队伍建设,‘走出去’开拓市场搭建更广阔舞台,让青年茶人为‘三茶’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何彦偲说。(记者/吴骁(南平台)徐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