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武夷山的别样世界
2017-12-20 10:26: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下梅村之“缘”。武夷山下梅村是闻名遐迩的“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西客”——晋商与下梅结下不解之缘。

茶缘。自古以来,俄国觊觎中华内陆富庶土地,伺机“东扩”,中央王朝明察秋毫,以“塞防”“闭关”阻止两国贸易、人员往来,而处在高寒地带以肉食为主的俄国国民需要消食吸脂的食品,茶成为首选。中俄在第三方“恰克图”开辟“茶马互市”,既赚关税银两收入,又换取俄国马牛及其皮类制品等。清乾隆年间晋商揽到了清政府向俄国贩茶的“货单”后,来到江西铅山河口茶叶交易集散地寻找商机,其中来自山西榆次常氏客商与江西南丰籍邹氏茶商击掌之盟共同在崇安下梅开办“景隆号”茶庄,由此开启了“晋商万里茶路”。清朝三百年,中国输俄最大宗商品茶叶“南茶北销”为晋商垄断。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武夷山茶又“南下水路”,经崇阳溪——建溪——闽江达福州、广州,通江达海,远销东南亚、欧洲。

情缘。据《崇安文史资料》载:“康熙十九年(1680),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月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不远万里到此经商的晋商、“此心安身是吾乡”,请来了家乡“镇国公”,在下梅北街建造一座“镇国庙”,祭拜山西绛州薛仁贵、薛丁山父子,后在200平方米的庙内又先后请进了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昌帝君、妈祖等40余尊配祠神像,体现了晋商“庙内乾坤大,经商济世长”的包容开放精神,也是“德通天下,货通天下,利通天下,汇通天下”晋商精神的最好诠释。

太行巍巍,闽水泱泱。山西与福建源远流长,早在1700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山西先民来到福建拓荒谋生;300多年前清朝乾隆年间,晋商到武夷山种茶、制茶、贩茶,与建州先民一道开辟了“晋商万里茶路”;68年前,4500多位太行、太岳英雄儿女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号召,“风华正茂出两山,一生辉煌留八闽”,行程3000多公里南下福建,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开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民主建政、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其中60多位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们这些晋人后裔似在追寻先贤足迹,流连忘返。抚今追昔,前方夕阳衔山,霞光万丈,我们似打靶归来的战士,载誉而归。(和勇)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