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为人行事,确实做到了知行统一,笃行理学思想主张,追求道德的圆满,就像他的名字一样,“醇”厚正直,虽然他有些口吃,外表木讷,内心却仁爱有加。母亲病重,他嚎啕大哭,请求上苍由己代受,弟妹谈婚论嫁,他不顾家贫出钱操办,家族上下和睦相处。虽是一介布衣,却常常为民呼吁。他上书反对滥杀耕牛,严禁纠缠讼诉,不让神棍敛财,批评寺僧虐民。 他十分注重化民成俗,把孔孟之道,朱子理学编成了《启蒙初诵》《小学诗礼》等儿童教材。《启蒙初诵》三字一句,四句一章,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它比现今流行的《三字经》早了80年,比较《三字经》与《启蒙初诵》不少句子完全相同。龙文区实验小学的郭校长告诉我,学校很早就把《启蒙初诵》作为校本教材,还让学生用闽南话吟诵,很受学生和社会的欢迎。今年是朱子诞辰888周年,学校准备发动888位学生集体朗诵《启蒙初诵》,纪念朱子,也纪念陈淳。 徜徉在漳州的城里城外,感受到城乡的日新月异。我想一个高度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地方不应该只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理应还有文化的“活水”流淌:比如云洞岩、石井村朱子庙中能否配祀陈淳,香洲社的地名能否恢复,尖仔山下能否有“北溪先生”的衣冠冢,渡口公园能否有朱子和陈淳相濡以沫的身影,让人们的“寻找”成为“不再寻找”?!因为“北溪先生”的思想和教化早已深深地嵌入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大众百姓的心里。(张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