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朱子之路
朱子思想中的“鬼神与祭祀”
2018-04-16 10:06: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摘  要】朱子在气论上坚持一般的气会散尽,而在祭祀问题上持儒家的一般观点,坚信祭祀人的诚敬之心可以和祖先感应,祭祀中的"感格"以朱子的理气论为基础。他承继谢良佐"祖考之精神便是自家之精神"的讲法,认为人的血脉的延续是根据"生理",自家的气是祖先气的直接延续,祖先形体的那部分气虽然会散尽,却通过子孙的存有而延续下来。朱子对部分礼制的解释也基于他的理气观,而又在理气构架下赋予儒家生命观、身体观以更进一步的哲学阐释。

【作  者】赵金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期  刊】《世界宗教研究》 2017年第6期

【关 键 词】气 感应 祖考 祭祀

鬼神观可以说是近些年朱子理气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多从礼学或祭祀的角度对朱子的鬼神思想进行诠释,关注鬼神与礼乐的关系、鬼神与朱子的宗教思想的关系,这就与以往侧重从“气”上诠释不尽相同。日本学者多认为朱子的鬼神理论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尤其是在鬼神与祭祀这一问题上存在气的散尽和“祖考来格”二者的矛盾。然而如果我们详细分析朱子的鬼神思想可以发现, 日本学者所提出的朱子理论所有的自相矛盾之处实际上并不存在,朱子关于祭祀与鬼神的理论是自洽的。儒家的祖先祭祀完全可以建立在朱子构建的理气论系统当中。气之先验本有之动能,并不因为气散而消失。人死为鬼,为已屈之气,但是在祭祀当中,祭祀者的诚敬却能使“祖考来格”,也就是使已屈之气复伸,这种屈中有伸即是良能的展现。

关注朱子思想中的鬼神与祭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关注背后的机制问题,看祭祀中朱子认为的“祖考来格” 背后的根据是什么。

一、感应之理

在朱子那里,祭祀当中的感格与其它领域的“感应”,都不能仅仅视为我们今天所讲的“心理” 问题,不能简单诉诸于“心理学” 对之进行解释。感格以及感应与朱子的理气论密切相关。王文娟博士指出,“朱熹用理气论知识架构来说明感应的道理,并结合鬼神、祭祀、德福之道等问题,阐发感应在现实生活、伦理与宗教实践中的功能和意义.感应问题与理气心性的问题密切关联,是宇宙论和本体论的一部份。”这就揭示出感应、感格在朱子思想中的位置。

在朱子那里,事物之间能够感应,首先是因为有感应之理,而且这种感应之理是普遍存在的。朱子认为“这也是他里面有这道理,方始感发得出来。若其中元无此理,如何会感发得!”必须要有此理,才会有相应的感应现象,祭祀也不例外,子孙能够感格祖先,根源上也是因为有能感格之理。在朱子看来,“感应自有个自然底道理”,“如日往则感得那月来,月往则感得那日来;寒往则感得那暑来,暑往则感得那寒来。一感一应,一往一来,其理无穷。感应之理是如此”,“凡在天地间,无非感应之理,造化与人事皆是。”具体事物之间的感应即是依据此感应之理。因为有此感应之理,事物之间的感应也就是普遍的。《语类》卷九十五《程子之书一》解释程子关于感应的观点时有:

明道言:“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应而已。” 盖阴阳之变化,万物之生成,情伪之相通,事为之终始,一为感,则一为应,循环相代,所以不已也。

问天下只有个感应。日:“事事物物,皆有感应。寤寐、语默、动静亦然。譬如气聚则风起,风止则气复聚。”

我们可以看到,理学家所认为的感应范围很广,可以说凡天地之间的事物都在一定的感应关系里。这种感应关系不同于我们今天说的因果关系或者别的关系,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一种“普遍性关联”的关系,万事万物都在一种普遍性的关联之中,但这也并不是说这种普遍性关联是无条件的,这些关联在朱子那里,必须据于理,这是前提性条件, “理”规定了哪种关联是可能的、合理的。关联的条件还包括“对”、包括事物所内在的良能。

其次,感应之成立在于程子所讲的“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也就是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以某种“对” 的形态存在于宇宙世界的。死生、出入、往来、语默、动静、昼夜都是“对”。上引材料其实就已经交待了哪些对待关系存在感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将“对” 理解成对立、相反,这种“对” 能包含对立相反的关系,但又超越它们, “对”更含有相辅相成的味道,“对” 的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双方互为前提。其实这种互为前提也可以用来理解祭祀者与祭祀对象。例如,在祖先祭祀当中,祭祀者与祭祀对象是“对”,他们之间存在感应关系,祭祀者是祭祀对象的子孙,没有祭祀对象就不会有祭祀者,没有他们,祭祀这项活动本身也就不会存在,同时如果没有子孙的诚意感召,祭祀对象可能就会一屈而不伸,彻底虚无。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