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曾章团:翠聚星村
2018-07-05 08:42:13  来源:武夷山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星村作为万里茶道的茶市重镇,商业极为活跃。来自各地的商人很多,因此会馆建筑也多。明清时期,星村原有四座会馆,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四座会馆只剩其一天上宫。

行家翠聚

清朝崇安县令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府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而行商则以之入于紫豪芽茶售之,取之价廉而质重也” 。清朝两江总督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品茶章节载:“而武夷焙法实甲天下。浦茶之佳者,往往转运至武夷加焙,而其味较胜,其价顿增。……武夷九曲之末为星村,鬻茶者多骈集交易于此。多有贩它处所产学其焙法,以赝充者,即武夷山下人亦不能辨也” 。清朝王梓《茶说》 “邻邑近多移植,运至山中及星村墟市贾售,皆冒充武夷茶” 。当时大的茶行有百来个碳焙窟,小的茶庄也有三十几个焙窟,几万个焙窟同时烘焙茶叶,产生的茶香随风而飘绵绵数里,给去往星村的人一种未谋星村面,已闻茶中香之感。当时有句谚语,“茶不到星村不香,药不到樟树不灵” 。这句谚语充分说明清朝的两大加工贸易集散地,福建星村镇是茶叶集散地,江西樟树镇是药材集散地。

从这些史料与遗迹中不难看出,星村镇不仅是清时茶叶交易集散地,而且是极为重要的茶叶加工地。县令刘埥曾经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翠聚。 ”行家翠聚,这四个字使我们了解为什么这片土地,会孕育出“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也孕育了“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还孕育了金骏眉这样的名茶,成为世界红茶发源地……

星村不仅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也是贡茶的生产地。至明清,星村所产贡茶达全国的四分之一。

被称为“茶叶大盗” ,把武夷茶种与武夷茶制作工艺带到印度的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在《二访中国茶乡》游记中描述: “星村是一个小镇,就建在闽江的某一条支流的溪岸边,这一条小溪把武夷山分为南北两部分,也把小镇分为两半,中间一道桥梁把他们连在一起。镇上有很多客栈、饭店和茶叶店,给前来这儿的茶商和搬运工们落脚。周围山上出产的大量茶叶,都被运到这儿来进行交易,然后送往崇安县,翻过武夷山运到河口去。 ”福琼所写的小溪把小镇分为两半,当时镇上隔着九曲溪有杜头街和星村街。我们采访的那天,镇里文化站的刘站长带着我们,沿九曲边重走罗伯特·福琼1849年曾从天游峰下到星村的九曲古茶道,我们似乎望见茶叶跌宕起伏的风云,福琼的背影渐渐模糊。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