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千崖万壑有清风
2021-07-08 11:05:12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翁林禾  

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曾吸引众多名儒显宦、文人墨客在此讲学、游历、生活。山灵水秀,最能激发他们的笔墨情致。据统计,从东晋至上世纪初的1700余年间,这片碧水丹山间就保存下历代文人骚客的四百多方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指人们在天然岩石上刻画的文字和图像等,起源于远古时代的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此后流传不衰。

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大部分集中在九曲溪沿岸。坐水观山,这些镌深描红的石刻精美绝伦,不仅点缀了武夷山美丽如画的风景,更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而又深邃博大的思想内容,它赋予武夷山以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文价值。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因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形象地勾画出了九曲溪的秀丽轮廓。

九曲溪一曲水光石处有一方明万历年间李材题刻的“修身为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历代无论皇帝还是名臣贤士都以此为人生信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里,修身一直是摆在首位的。

大王峰被誉为“武夷第一峰”,上丰下敛,气势磅礴。朱熹有诗赞曰:“屹然天一柱,雄镇斡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大王峰南壁上有一方发人深省的摩崖石刻--“居高思危”。“居高思危”源自南宋郭茂倩所作的《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指出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抗日战争时期,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一位新上任的县长带着政府官员沿陡峭狭窄的石阶攀登大王峰。当艰难地爬到峰顶时,县

长问同行者有何感受,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县长用四个字概括了他的体会:“居高思危”。同行者们纷纷赞同,因为大家不仅体验了居高而不忘其险的含意,还明白了县长的良苦用心。随后,县长命石匠将“居高思危”这四字刻于大王峰南壁上。

“居高思危”刻在通往险峰的必经之路上,如长鸣在官员耳边的警钟,警示大家要常怀一份慎独与戒心,脚踏实地,不逾矩,知敬畏,明底线。

玉女峰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以挺秀、窈窕见奇,成为武夷山的代表景观。“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是古代诗人对玉女峰风采神韵的写照。

玉女峰路边有一方明代石刻--“镜台”,是武夷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朱熹说“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善于修身,不断反思,才不至于出问题、犯错误。

沿着九曲溪顺流而下,在“五曲”附近云窝旁有一五角亭,亭盖檐飞翘角,名为“石沼亭”(亦称“青莲亭”)。亭下巨岩巍然,岩上镌刻着“石沼青莲”四字。该石刻的作者是陈省。

陈省(1529-1612),长乐古槐人。明末,朝廷卖官鬻爵盛行,陈省以“吾廉吏,何以贿官”拒不行贿,辞官回乡。他途经武夷山时,为山水秀色所迷,在五曲畔的云窝处构屋筑室隐居,称为“幼溪草庐”。草堂正好与北宋周敦颐后裔“爱莲堂”一系为邻。莲花坚贞的品格让陈省深受启迪,于是陈省便以“莲之高洁”为精神寄托,在门前石矶上凿池植莲,勒石明志。

陈省还在“青莲亭”摆茶会客,并赋诗道:“草履荷衣折角巾,乾坤于此可全真。瞰云既碎潮濡首,闲聊当年白玉津”,表达自己隐居于仙境之中,修身养性,与世无争,洒脱磊落。明代诗人钟惺曾赞道,“明公清莹见如水,源自岩崖衍幼溪。九曲今朝留一派,江山千古仰鉴谛。”赞颂陈省高风亮节如青山绿水,万古流芳。

仙掌峰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块岩壁,浑然完整,无一处裂隙,构成一座巍然屹立的断块山峰。

仙掌峰岩壁上,有明万历年间隐居云窝的陈省书刻的四个擘窠大字“壁立万仞”。“壁立万仞”出自西晋张载的《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日剑阁,壁立千仞。”和《水经·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但最有名的,还是清代林则徐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公无私,方可站得稳;正直而行,才能一往无前。

历史早已烟消云散,那人那事都已成过去,但这些闪烁着古人智慧和先哲思想光芒的摩崖石刻,却仍鲜活如初。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