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武夷山市检察院持续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并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抓手,有力改革,不断创新,为促进武夷山市未成年人法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更加全面,消弭社会矛盾、防患重大风险等方面贡献了检察力量。 今年初,该院在办理一起校园周边的交通肇事案件中,发现武夷山市因城市建设,部分校园周边的交通设施不足,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随后,该院第一检察部未检部门联合第二检察部公益诉讼部门,就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向武夷山市教育局、公安局、道路管理部门、街道等部门举行检察建议公开听证会,听证会邀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现场听证议证,并在会后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 听证后,该院相关检察干警积极回访相关学校和各机关落实情况,并就交通隐患是否消除、措施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一一查看。 为进一步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号检察建议”工作和“法治副校长”工作,该院党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将其纳入该院队伍教育整顿中心工作,该院党组均主动担当武夷山市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与校职工座谈,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机制和特点。 同时,该院还联合武夷山市教育局、共青团武夷山市委员会,共同在武夷山市第三中学建立了青少年模拟法庭项目。通过模拟法庭沉浸式教育,学生参与扮演角色,以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为模板,让老师、家长、学生共同旁听,接受法治教育。 “该模拟法庭旨在将法治教育从传统的课堂传输走向学生实际,让学生参与,这种方式得到了社会众多好评和认可。”武夷山市检察院未检办案组检察官吴超表示,目前该模拟法庭已经开展了第六期,取得了一定成效。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永无止境。今年6月,该院与武夷山市教育局、妇联、司法局、共青团武夷山市委员会、武夷山市第三中学共同成立了闽北首家“亲职教育基地”,通过家长共学课堂,让家庭教育正规化、法治化,让家长和学校共学,让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得到有效探索和解决。 据吴超介绍,该院在办理一起寻衅滋事案件中,发现被告人吕某因家庭教育缺失,法定代理人监管不力,因此制发了首份《教育督促令》,责令其法定代理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和严格落实教育职责。 通过在亲职教育基地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法治教育,其法定代理人从意识上改变了此前对吕某的教育缺失,并从此回归教育监管本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