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武夷>
武夷三翁(中)
2022-04-29 09:50:32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陆放翁和辛瓢翁

在武夷山“冲佑观”,陆游和辛弃疾均四主祠官,两人在武夷见过面否?史料难以查寻,但两人命运相近,都有过颠沛流离的早年生活,都具备爱国爱家的赤胆忠心,都有着奔放豪爽的性格,都视收复中原为己任。陆游文采飞扬,是爱国主义大诗人,辛弃疾才情出众,是词坛豪放派的杰出人物;陆游有过火热的军旅生涯,是北望中原的谋臣,辛弃疾更有着万马丛中取敌将首级的壮举,是沙场点兵的统帅。

辛弃疾生于山东济南,21岁参加抗金义军,率部南渡归南宋。因居离武夷山极近的江西铅山的阳原山上有瓢泉,下有瓢湖,所以又称瓢翁。

辛弃疾首次来武夷山主管冲佑观,历时三载(1187~1190年)。他在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史的任上,因救灾为民,排击豪强,被言官王蔺诬告而落职,6年后才被委此职。比名动京华的陆大诗人,辛大将军虽少15岁,但早就与他遥遥相知,来之前他一边印行了自己的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举办了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一边还读了陆游不少名诗,其中对“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等诗句,不禁拍手叫好。

与辛弃疾同遭遇的陆游,在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时,连续上奏章劝勉新即位的光宗励精图治,轻徭薄赋,恢复中原,竟以“嘲咏风月”的罪名而罢官。煎熬一年多,到绍熙二年(1191年)才获得武夷冲佑观提举。他写下《拜敕口号》诗:“黄纸如鸦字,今朝下九天。身居镜湖曲,衔带武夷仙。”两人交接冲佑观,相见恨晚,互道珍重,英才相惜,万语嫌少。其实,陆游早在辛弃疾22岁于敌营中生擒叛将张安国,冲过烽火战场策马南归的年少英雄的形象,十分赞许,要求朝廷重用南归的将领英贤,以提高朝廷向心力,提升军队战斗力。可惜,陆游的真知灼见没被采纳,自己也罢免下放。

从冲佑观走出,辛弃疾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绍熙四年,又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史方二年,因清肃官治,淘汰贪吏,又被谏官何澹论奏,回武夷主管冲佑观,次年连这个虚职也被罢免了。一直到庆元四年(1198年),因朝廷恢复秘阁修撰的职务,辛弃疾第三次主管冲佑观。

同样,武夷山成了陆游励志的第二故乡,首任提举二年届满的他求再任,写下《上书乞再任冲佑》诗:“寄声幔亭云,行拜散人号。”到宋庆元五年(1199年),放翁已“东归忽十载,四添待伺官”,虽是“天书四降,祠庭八载”,但武夷山水滋润了他的拳拳效国之心,跳荡在诗中:“扫尽烟尘归铁马,剪空荆棘出铜驼。”“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白发唏嘘的老人要求致仕,宋庆元五年五月七日诏书下离冲佑观,他诗别:“今年高谢武夷君,饭豆羹藜亦所欣。”

不同的是,放翁笫四次入武夷冲佑观,事因是韩侂胄。1203年,韩侂胄提出兵伐中原,陆游作为编修无权参与和过问北伐大计。无奈与忧虑中,这年4月史书修成便匆匆离开了仅呆一年的都城,回绍兴老家。这时,被冷落在江西上饶闲居8年的辛弃疾就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到了绍兴,辛弃疾立即前往拜会陆游。见77岁的陆游住在破旧草堂,生活清苦,让辛弃疾十分辛酸且敬重。

1203年底,韩侂胄欲招辛弃疾去临安商讨北伐大事,他在第一时间将这件事告之陆游,征询意见。陆游心情复杂,有着参加张俊北伐的经验教训,深知韩侂胄人品浮华,难当大任,但这是一次顺应民心的机会,辛弃疾是南宋爱国志士中最寄厚望的人,如不随势借机,依靠忠肝义胆的辛大将军,北伐中原还能指望谁呢?再说恢复中原是他一生梦想,人到迟暮之年,突然出现了理想的曙光,又怎能轻易放弃?陆游细想再三,赞同辛弃疾出征。

陆游曾“匹马戍梁州”,辛弃疾则“气吞万里如虎”,是爱国主义精神让两人走在一起。花甲之年的辛弃疾,尽管不满韩侂胄的所作所为,自己受过他的排斥,他的好友朱熹还受其残酷打击。但韩侂胄以北伐为招牌招揽英贤之际,他还是主张不要介意恩怨往事,先国家之急,忘私人旧恨。

辛弃疾临行前,陆游赶写了一首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为他送行:“稼轩落笔凌鲍谢,退避声名称学稼。十年高卧不出门,参透南宗牧牛话。”“忽然起冠东诸侯,黄旗皂纛从天下。”“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诗里盛赞他才高过人,著作等身,如管仲萧何成功业,能大展鸿图施抱负,鼓杀敌报国,雪民族积愤。

到了临安,韩侂胄派他镇守镇江,那是北伐重要基地,辛弃疾分析局势,向朝廷提出步步深入的用兵之策。正当辛弃疾招募兵士、整军用武时,由于他不同意韩侂胄急于进兵的思路,被轻易撤换。1205年7月,让他四回武夷提举冲右观。最后一次实现收复国土机会付诸东流,面对一些人的责难,辛弃疾说自己当年担任浙东安抚使时,就是由于韩侂胄不容他实施北伐大业而被解除职务的,由此他连连反问:“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侂胄以富贵者乎?”而悲愤的陆游在临终前,则以《示儿》诗来作千古告白:“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德仁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