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dd
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武夷>
话说武夷精舍
2022-07-08 11:03:49  来源:武夷山报  责任编辑:温柳婷  

□彭小斌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武夷棹歌》,千古绝唱。著这首诗的作者是朱熹,这是其中五曲的一首。

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五曲平林渡附近创建武夷精舍。五曲属九曲溪中心位置,背靠大隐屏峰。精舍落成之后,朱熹写了《精舍杂咏十二首》,并撰写诗序,以记其盛况。

朱熹一生为官仅9年左右,当皇帝的老师46天,其他时间大多著书立说,讲学论道,依托的就是他所创立的书院或修复的书院。朱熹创建和修复的书院很多,武夷精舍是朱熹在武夷山亲创的四大书院之一。

名为精舍,实际就是书院,占地三亩,土木结构,由朱熹自己出资出力,亲率弟子叠屋搭舍建成。其精在所处位置,精在朱熹匠心独运,“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布局极尽山水微妙之极;精在朱熹自力更生,亲率弟子“具畚锹,集瓦木”,艰苦而又精细地营建,创造了古代勤工俭学的范例。

武夷精舍建成时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从此,朱熹开始在此著书立说、倡道讲学。

从淳熙十年(1183年)到绍熙元年(1190年)这八年,门人学子纷至沓来,蔡元定、刘爚、辅广、黄榦、詹体仁、李宏祖和叶味道等人,都曾就学于武夷精舍。其间,理学学术活动空前活跃,朱熹的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西铭解义》《易学启蒙》《孝经刊误》等十多部著作陆续完成。最重要的还是朱熹完成了其一生代表作--《四书集注》。

此后,在武夷精舍传播理学思想的著名学者多达43位,使武夷山成为“三朝(宋、元、明)理学驻足之薮”,有“道南理窟”之誉。南宋东南三贤之一的张栻感叹道:“当今道在武夷”,清代董天工著《武夷山志》云:“此邑从此执全国学术之牛耳而笼罩百代。”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谥朱熹曰“文”,尊为朱文公。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朱熹《四书集注》被朝廷列为国学的必读课本。康熙为《朱子大全》作序,称其“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钱穆认为:“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二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

武夷精舍在朱熹去世后,其子朱在、孙朱鉴曾加以扩建,宋末又历经淳祐、景定和咸淳三次重修和扩建。咸淳四年(1268年)由宋度宗御书赐额,改名为武夷书院。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武夷书院有过一次大修,熊禾在《重建武夷书院疏》中称:“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孔孟后千五百余年,道未有如文公之尊”。武夷山四曲留存的摩崖石刻“至元庚寅之春,剑南母逢辰修创书院。董役者赵必社、安天民、熊禾、詹光祖。彭文甫书”记录了此事。

元末,武夷书院毁于兵火。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孙朱洵、朱澍加以重建,增建朱文公祠,主祀朱熹。正德十三年(1518年),县令王和重修,辟地百余丈,绕以围垣,前竖牌坊,匾刻“武夷书院”。沿着牌坊稍进有楼五楹,名叫高明楼,正中大堂也有楼五楹,两庑各六间。全部构筑轩雅宏丽,并曾置田百亩作为祀事及修缮费用,旁边又建屋数间,择朱子后裔一人,在此负责管理。明万历年间,少司马陈省寓居武夷云窝时也曾修缮过武夷书院。

清顺治以后,书院又历经几次重修。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御笔“学达性天”匾额。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捐俸倡修。至此,《武夷山志》所记的“武夷之巨观”基本成型。

可惜清后期武夷书院再度荒废。1952年,书院被改建为部队疗养院,只保留主体建筑仁智堂和两庑隐求室、止宿寮。后主体建筑于1973年被拆除,遗址仅存两庑。2001年,武夷山市政府予以复建,仍保留着康熙56年(1717年)最后一次修缮的两堵20多米长的土墙,牌楼坊门上匾书“武夷精舍”,并由哲学家张岱年题词刻石:朱熹园。

武夷山于1999年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价武夷山文化遗产时指出,“作为一种学说,后孔子主义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曾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武夷精舍作为朱子讲学遗存,居功至伟。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踏访武夷山,专门考察了朱熹园--武夷精舍,并在此作重要讲话:“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武夷精舍,已然成为“两个结合”和“双创”的发源地,将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出发的高地。

[更多]武夷资讯
[更多]专题报道
[更多]一带一路
[更多]清新武夷
[更多]魅力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