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挑幡流传至今已有340余年历史,有“华夏绝艺”的美称。 今年69岁的祝石梁是建瓯市挑幡艺术团的团长,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幡(建瓯挑幡)代表性传承人。“建瓯挑幡具有文化娱乐与强身健体的双重功能,其表演既展示力量,又体现技巧,配以古典服饰和民间锣鼓音乐,豪放中不失典雅。”祝石梁说。 2012年,祝石梁编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挑幡》。“想通过这本书,给大家留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祝石梁说,希望挑幡被更多人看见。 从原来的9个动作,到现在的32个动作,从原来简单的挑幡,到现在结合彩带、呼啦圈,再配上音乐的演出,从原来日渐式微,到现在成为省内外不少节庆演出的常客,几十年来,建瓯挑幡在寻求自身突破中,不断冲出山门。 建瓯市挑幡艺术团表演的《建瓯挑幡——欢庆》曾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是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之一。“作为一代代民间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建瓯挑幡一直在突破。”祝石梁介绍,从2017年开始,建瓯就举办“建瓯挑幡‘幡王’争霸赛”,为艺人们提供一个展示、竞技的平台。同时,扶持更多挑幡爱好者申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推动挑幡技艺的传承。 近年来,建瓯多渠道筹措资金,将挑幡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扶持建立挑幡表演团体;组织举办培训班,传授技艺,培养人才……在祝石梁看来,如今,在坚守中前行的建瓯挑幡,正在民间土壤里不断生根发芽,根植于闽北土地上的这一艺苑奇葩展现出枝繁叶茂的景象。(魏剑生) |
